a16z合伙人:Web3是如何设计激励机制的?
本文由 a16z 合伙人 Chris Dixon 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原文标题为《Web3 剧本:作为增长机制的互操作性》。作者通过网络效应在文中解释了 Web2 是如何走向愈发的封闭、Web3 又如何通过激励机制确保其互操作性。律动对其观点进行了编译。
当人们从 Web2 迁移到 Web3 的时候,有一件事会让人感到困惑,那就是 Web3 中的「物理定律」可能与 Web2 中的有很大的不同。应用是否具有互操作性的动机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 Web2 中,应用程序完全控制用户数据,因此每个应用都可以单方面决定是否与其他应用程序进行互操作。
通过梅特卡夫定律我们可以知道,当两个网络竞争时,小型网络的动机是希望互操作的,而大型网络的动机则是不希望可以互操作。因此,较大的 Web2 网络几乎总会决定不具有互操作性,而且由于它们完全控制所有用户数据,这对它们来说很容易做到。
按照这种逻辑运行多年后,我们最终就得到了今天的互联网,几乎没有任何应用、网络可进行互操作 (除了从 Web1 继承而来了 Web 网页和电子邮件)。
对于网络参与者来说,这是导致了一个糟糕的结果:用户体验更糟糕,并且被锁在应用之中。开发者和创作者都很难冷启动并扩大他们的受众,并且也有被锁在其中的风险。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 Web3 中互操作性的诱因。在 Web3 中,数据由用户自己拥有,因此应用无法阻止他们将自己的数据从一个应用转移到另一个应用。同样,通过梅特卡夫定律我们知道,更大的网络尽管拥有阻止互操作性的动机,但在 Web3 中他们不能做到这一点。
这就是有趣之处。较小型的网络不仅具有互操作的动机,而且还将互操作性作为核心增长机制。
举个例子,假若你是一个 Web3 游戏的初创团队,并且很欣赏大型 Web3 游戏所建立的粉丝群。吸引他们的社区的一种有效方法是允许他们的 token——同质化 toekn 及非同质化 token(NFT)——进入你的网络。
没有理由要求一个 token 在新创立的游戏中功能和在旧有游戏中相同,也没有理由要求 NFT 具有相同的用途、外观或功能。
关键是,通过为用户的数据和资产赋予价值,你创造了一个激励用户加入并拓展的网络。此外,通过决定首先与哪些网络进行互操作,你也可借此来帮助指导你开发的社区类型。
这个例子说明了 Web3 的一个非常好的属性: 网络/应用的激励与网络参与者 (用户、开发人员、创建者等) 的激励完全一致。
Web3 并没有希望应用/网络设计者做正确的事(「不作恶」),而是创建了新的系统,其中规则由代码强制执行(「不作恶」)。网络和网络的激励机制让参与者达成了利害一致。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
Related
Weekly News
24H Hot
-
1UST暴跌背后的稳定币生意经:理财成赚钱套路,华尔街是幕后金主
-
2GameStop推出用于加密货币和NFT的自托管钱包
-
3以太坊8月合并显卡挖矿结束 便宜显卡的日子来了
-
4雪崩协议创始人:Terra崩盘前以6千万美元Avax换了Luna、UST
-
5Moonbirds空投Oddities给NFT持有者!24小时交易量暴涨63%
-
6Gnosis(GNO)上架币安前疑有内线交易!赵长鹏回应0容忍
-
7元宇宙时代到来 企业和品牌怎么提前参与?
-
8报告显示:2022年非洲加密创业公司的风险投资增长了11倍
-
9Web3的起点 从这三个产品开始
-
10谷歌将掀起“元宇宙地图”大战?国内玩家早已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