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如果说公链在 2018 年被「证伪」,那么在 2019 年将被「证实」

未知来源 阅读 29 2019-3-11 16:06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本文作者和涛老师,2017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工程师。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公有区块链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公有区块链产业和技术,区块链在金融场景的应用等。

原文标题:《专家视野 | 和涛:公有链应用的现状与未来》

文章来源:公众号 Nervosfans

2018 年末,一度如火如荼的公有区块链市场,在经历了数字资产的大幅下跌后,进入了寒冬期。

然而,犹记得去年年初关于区块链的“变革生产关系”、“继公司制之后划时代的发明”、“人类大规模协作全新方式”等论调,区块链技术,特别是公有链技术为大众描画的一个个蓝图与愿景似乎在寒风中消逝。

随着 ICO 项目接连归零或处于“归零”的边缘,市场上不断传来项目方和“大佬”跑路及花式“割韭菜”的套路。整个虚拟货币市场处于一片悲凉的情绪之中,所谓“肴核既尽,杯盘狼籍”。大量参与 ICO 及币圈的“投资人”不禁发出“公链凉了”、“区块链除了炒币没任何用”、“搞区块链的都是骗子”的声音。

然而,区块链除了在资本市场的涨跌之外,区块链技术本身及应用在这一年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

人们总是高估技术的短期影响,而低估技术的长期影响。区块链走过喧嚣的 2018 年,它会走向何处,这一年的技术实践,到底“证实”和“证伪”了些什么?

1、资本炒作与技术

无监管的 ICO 走向穷途

面对“币价”的暴跌,很多人将罪责归咎于过热的市场与“非理性”的资本炒作,似乎过热的市场行为导致了当前状况。当前公有区块链市场中“骗局横行”,充斥着“空气币”与“伪币”,大量没有任何原创性、实用性的项目被吹的天花乱坠,而目前又是“一地鸡毛”。越来越多的媒体通过这种各样的分析传播着这样的一个信息——公有区块链不过是资本的一个噱头和玩具而已。

然而,给出这样的判断是不全对的,或者至少说是没有分清具体的条件的。从根本上讲,资本的炒作是有利于技术的发展的。

炒作并不可怕,炒作的泡沫终将会消退,可怕的是新技术带来的仅仅是炒作,而这种炒作又是在一种全新的金融环境中发生的。

一种新技术的出现,由于其内在的特性,为社会打开了一种新的组织与生产方式的可能性。资本的进入与炒作是将特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这种技术中去,为其实践与尝试提供激励与动力。当我们回顾互联网技术浪潮的发展的一轮轮浪潮时,每一轮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带来投机和炒作。无论是当年的互联网泡沫,或是近年的 VR/AR、人工智能等等,无不经历了资本的追捧和热潮。投机和炒作并不是致命的洪水猛兽,它是社会资本面对新技术的一种自然副产品,它为新技术带来全社会的关注和技术发展本身必要的资源。

区块链技术本身也并不例外。由于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可溯源、去信任等特性的存在,为社会打开了一种新的可能性,资本市场上自然会表现出热捧与炒作。

然而,区块链技术特别是公有链技术又有着极为特殊的一面——区块链因其特性与资本市场搭建起了一种新的联系途径,而这种新途改变了传统金融秩序中新技术与资本的关系,带来了诸多的问题与乱象,而这一特性和模式就是 ICO。

从公链发展角度看,ICO 是作为一种社区内融资以及项目冷启动的一种方式。但由于代币本身的交易及金融属性,直接向公众募资,ICO 很快成为资本炒作的宠儿。币价的上升刺激着市场及投资者的神经,更刺激着市场开发者的神经。一时间,ICO 带来的巨量财富效应淹没了理性的步伐,大量新项目的出现本身并不是出自于真正创新和提供更好服务的目的,而是对标于 ICO 本身。

财富热潮一方面普及了区块链概念,但却为行业带来了更多负面的影响。同时,ICO 代币融资背离了社区为项目开发提供支持的初心,成为一种单纯的融资甚至诈骗手段。

新技术总是伴随着资本的热捧与炒作,但当新技术本身造就了一种新的炒作方式(金融规则)时,则可能带来破坏性的影响,让一个“面向服务的产业”变成了一个“面向炒作的产业”。

ICO 这种特有的直接面对二级市场的模式,无论对于公众投资者还是产业本身都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事实证明,由 ICO 启动的这一轮炒作狂潮已经告一段落,资本的试错“证伪”了任意 IC0 的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和不合理性。任何技术的发展和落地不可能仅仅依靠资本的注入与炒作。喧嚣过后,一切终将归于平淡,而往往平淡才能孕育价值。由 IC0 带来的无序和狂热埋葬了无监管的 IC0 模式,但这不会埋葬技术可能带来的真正价值。正如当年一度喧嚣的互联网在进入“沉默的漩涡”之后并没彻底沦丧,反而是呈现出谷歌、亚马逊等杰出的公司。但这一切实现的前提是公共区块链技术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和变革,为实际生产生活的场景注入活力,让“故事”变为“现实”。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来自互联网
免责声明: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上一篇:从竞争到合作,CryptoNetworks 如何改变固有的「网络效应」? 下一篇:冒志鸿:破除垄断,区块链帮助互联网回归「去中心化」真实世界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