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
Noun
乌克兰(乌克兰语:УКРАЇНА;英语:Ukraine),位于欧洲东部,东接俄罗斯、南濒黑海,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乌克兰”一词最早见于1187年的《罗斯史记》,意为“边陲之地”。 9世纪时的基辅罗斯一直被奉为东斯拉夫人历史的开端 ,直至12世纪分裂。
乌克兰
乌克兰(乌克兰语:УКРАЇНА;英语:Ukraine),位于欧洲东部,东接俄罗斯、南濒黑海,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
“乌克兰”一词最早见于1187年的《罗斯史记》,意为“边陲之地”。 9世纪时的基辅罗斯一直被奉为东斯拉夫人历史的开端 ,直至12世纪分裂。14世纪起乌克兰先后受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立陶宛联邦统治。1649年建立哥萨克酋长国。在大北方战争后,遭到其他势力瓜分。19世纪时,乌克兰大部分遭俄罗斯帝国吞并,其余少部分被奥匈帝国侵占。在一战和俄国革命的混乱时期曾短暂独立为乌克兰人民共和国。1917年建立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并入苏联,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0年通过《主权宣言》。1991年8月24日重获独立。
乌克兰是世界上第三大粮食出口国,有着“欧洲粮仓”的美誉,其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20%。乌克兰工农业较为发达,重工业在工业中占据主要地位。2018年11月25日,乌克兰武装力量根据总参谋长的命令进入全面战备状态。
2019年9月5日,乌克兰最高反腐法院成立。最高反腐法院的任务就是让腐败官员受到应有惩罚,让国家、社会和投资人的权益得到保护。
历史沿革
主词条:乌克兰历史
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条件良好,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饱经战乱。乌克兰民族是古罗斯族的分支,“乌克兰”一词最早见于《罗斯史记》(1187年)。乌克兰历史上是基辅罗斯的核心地域。
10世纪前后,东斯拉夫各部落在今乌克兰地区结合形成古罗斯部族。862年,东斯拉夫在诺夫哥罗德建立了第一个罗斯王国留里克王朝,后来占领了基辅,建立了基辅罗斯。
13世纪20年代,蒙古人打进了东欧,使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利公国沦为金帐汗国的属国,随后蒙古向西推进,在1240年攻陷基辅。
12—14世纪,由于封建割据,古罗斯部族逐渐分裂成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罗斯人3个支系。基辅罗斯在13世纪被蒙古人的金帐汗国占领。
约从14世纪起,乌克兰人开始脱离古罗斯而形成为具有独特语言﹑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单一民族。13—15世纪,乌克兰曾先后抗击蒙古人﹑日耳曼人及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入侵,从14世纪起历受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等国的统治。
17—19世纪,在第聂伯河中游一带以基辅﹑波尔塔瓦和切尔尼戈夫为中心形成了乌克兰现代民族。
1654年,乌克兰哥萨克领袖赫梅利尼茨基与俄罗斯沙皇签订《佩列亚斯拉夫和约》,商请沙俄来统治东乌克兰,自此东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与俄罗斯帝国正式合并,开始了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结盟史。
18世纪,俄罗斯又相继把乌克兰和黑海北岸大片地区并入自己的版图。到1795年,除加利西亚(1772—1918年属于奥地利)以外,乌克兰其余地区均在俄罗斯帝国统治之下。
1917年底,东乌克兰地区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苏维埃政权,成立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18年至1920年外国武装干涉时期,西乌克兰(东加利西亚和西沃伦)被波兰占领。
1922年,苏联成立,东乌克兰加入联盟,成为苏联的创始国之一。根据波兰和苏联签订的《里加条约》,西乌克兰成为波兰领土。
1939年11月,二战爆发,波兰被分割占领,西乌克兰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战火首先烧到乌克兰,苏联在乌克兰地区遭受了严重失败。基辅战役,苏联大约损失了约70万士兵,德国如愿占领了乌克兰全境。
1944年11月,苏军重返乌克兰。二战期间,乌克兰地区成为战争的重灾区,军民死伤惨重,物资损失更是不可计数。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历史和现实积累的各种矛盾开始表面化,民族主义和分离主义倾向迅速抬头,全国政局开始急剧动荡,同时,乌克兰开始了其独立步伐。
1986年4月26日,苏联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重的炉心融毁辐射外泄事件,造成严重后果。但当时苏联官方开始时向世界和该国人民隐瞒事件真相,被国外媒体和核辐射检测部门揭露后,苏联的官僚意识受到广泛批评。
1989年9月,乌克兰人民争取改革运动(简称“鲁赫”)成立,成员迅速扩大到百万人。
1990年7月16日,乌议会通过《乌克兰国家主权宣言》。
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政府发表的国家独立宣言,正式宣布脱离苏联独立,改国名为乌克兰。12月8日,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领导人在明斯克签署别洛韦日协议,宣布苏联不再存在,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乌克兰的独立最终完成了。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结束了337年的和俄罗斯的结盟历史,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克拉夫丘克当选为首任总统。
自然环境
区域位置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黑海、亚速海北岸。北邻白俄罗斯,东北接俄罗斯,西连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南同罗马尼亚、摩尔多瓦毗邻。国土面积为60.37万平方公里,东西长1300公里,南北长900公里。
地形地貌
乌克兰大部分地区属东欧平原。南部有克里米亚山脉罗曼-科什山。东北为中俄罗斯高地的一部分,东南有亚速海近岸丘陵和顿涅茨岭。
气候特征
受大西洋暖湿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克里米亚半岛南部为亚热带气候。1月平均气温-7.4℃,7月平均气温19.6℃。年降水量东南部为300毫米,西北部为600~700毫米,多集中在6、7月份。
水系分布
乌克兰境内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16条,最长的是第聂伯河,流经乌克兰河段长981公里。其它的有南布格河、德涅斯特河、北顿涅茨河、普鲁特河、多瑙河(河口部分)等。
乌克兰境内有3000多个自然湖泊,主要有亚尔普格湖、萨赛克湖、卡古尔湖和阿利别伊湖等。
自然资源
乌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为黑土地,占世界黑土总量的1/4。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森林覆盖率43%,跨越三个植被带:森林沼泽带、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
乌已探明有80多种可供开采的富矿,主要包括煤、铁、锰、镍、钛、汞、石墨、耐火土、石材等,这些矿产分布在全国7000多个地区,其中有4000多个地区已进行开发。乌已探明的铁矿石的储量有275亿吨;锰矿石的储量超过21亿吨,位居世界前列;煤、染料矿石、陶土地腊和石墨的储量也比较丰富。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对匮乏,其中80%蕴藏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和黑海沿岸,乌国内所需石油90%依赖进口。顿巴斯为乌最大的煤矿,已探明储量1090亿吨。
行政区划
综述
乌克兰全国分为24个州,1个自治共和国(克里米亚共和国),2个直辖市(首都基辅和塞瓦斯托波尔市),共27个一级行政区。下辖459个市,490个区,886个镇和10278个村。
一级行政区
2个直辖市:基辅(首都)、塞瓦斯托波尔(2014年3月18日加入俄罗斯,未得到乌克兰和国际社会承认)
1个共和国: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2014年3月18日加入俄罗斯,未得到乌克兰和国际社会承认 )
24个州:基辅州、文尼察州、沃伦州、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日托米尔州、外喀尔巴阡州、扎波罗热州、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州、基洛沃格勒州、尼古拉耶夫州、敖德萨州、波尔塔瓦州、罗夫诺州、苏梅州、捷尔诺波尔州、哈尔科夫州、赫尔松州、赫梅利尼茨基州、切尔卡瑟州、切尔诺夫策州、切尔尼戈夫州、利沃夫州(2014年2月19日有媒体消息宣布独立, 后来州官网澄清是谣言 )、卢甘斯克州(2014年5月12日宣布独立成立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但并未获得乌克兰和国际社会承认)、顿涅茨克州(2014年5月12日宣布独立成立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但并未获得乌克兰和国际社会承认)
特殊自治
2014年9月16日,乌克兰议会通过东部地区特殊地位法案,赋予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部分区域为期三年的特殊自治权。法案规定的“特殊地位”并非针对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全境,并且法案给予这些地区的只是“临时自治权”,“这些地方仍属于乌克兰领土”。
首都
基辅(kyiv)。1995年11月23日乌克兰法律术语委员会决定,将首都的拉丁文拼写由“kiev”改写为“kyiv”。人口:278万。面积827平方公里。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中心。8月最高气温37℃,1月最低气温-26℃。
国家象征
国旗
乌克兰国旗
呈长方形,由上蓝下黄两块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长与宽之比为3∶2。乌克兰曾于1917年建立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成为原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52年起采用和原苏联国旗相似的带五角星及镰刀、铁锤图案的红旗,只是旗面下部为蓝色宽边。1991年宣布独立,1992年恢复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蓝、黄两色旗为国旗。
国徽
乌克兰国徽
为盾徽。蓝色盾面上的金色三叉戟是国徽的主体,它是弗拉基米尔大公时代基辅国家的标志,象征乌克兰民族悠久的历史及其发展的连续性,也是乌克兰国家观念复兴和为民族独立而战的标志。
国歌
《乌克兰仍在人间》
歌词:
Ще не вмерла України, і слава, і воля,
Ще нам, браття молодії, усміхнеться доля.
Згинуть наші воріженьки, як роса на сонці,
Запануєм і ми, браття, у своїй сторонці.
Приспів:
Душу й тіло ми положим за нашу свободу,
І покажем, що ми, браття, козацького роду.
中文歌词:
乌克兰仍在人间,她的光荣,她的自由,
在我们同胞之上,命运将再次微笑。
我们的敌人将会消失,像朝阳下的露珠,
同胞们,我们将会统治我们自己的自由土地。
副歌(唱两遍):
我们将会献出我们的灵魂和肉体,为了得到自由,
同胞们,我们将会指明,我们属于哥萨克民族。
人口民族
编辑
乌克兰4203万(2019年6月统计,不含克里米亚地区)。
截至2019年,乌克兰共有130个民族。其中,乌克兰族占总人口的77.8%,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各州;俄罗斯族占17.3%,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各州;其他为白俄罗斯、犹太、克里米亚鞑靼、摩尔瓦、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 希腊、德意志、保加利亚等民族,占3%。
政治
宪法
1996年6月28日,乌议会通过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确定乌为主权、独立、民主的法制国家,实行共和制,乌克兰语为官方语言;总统为代表国家的最高元首;最高拉达(议会)为立法机关;政府为行政机关,对总统负责。2004年12月8日,乌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乌政体由总统—议会制改为议会—总统制。2010年10月1日,乌宪法法院裁决2004年“政治改革”宪法修正案违宪,规定全面恢复1996年宪法效力,国家政体由议会—总统制重回总统—议会制。2014年2月21日,乌克兰签署了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协议。在协议签字后不久,乌克兰议会迅速通过法律恢复2004年宪法,乌克兰政体回归议会总统制。
议会
乌议会正式名称“乌克兰最高拉达”,一院制,由450名议员组成,任期五年。设议长一人、第一副议长一人、副议长一人。2014年10月乌举行第八届(非例行)议会选举,波罗申科总统领导的“波罗申科集团”、亚采纽克总理领导的“人民阵线”以及“自助党”、“反对派联盟”、“激进党”、“祖国党”等政党进入议会。现任议长安德烈·帕鲁比(Andriy Parubiy, Андрей Парубий),2016年4月当选。
司法
分为最高法院和地方法院,法官由选举产生,任期5年。案件审理过程中的分歧交由最高行政法院裁决。司法监督由总检察长或其下属的地方检察长执行。检察长任期5年。1996年10月18日成立宪法法院,由18名法官组成,任期3年。宪法法院院长阿纳托利·谢尔盖耶维奇·戈洛温,2010年7月任职;最高法院院长彼得·菲利波维奇·皮利普丘克,2011年10月任职;总检察长维克多·帕夫洛维奇·普雄卡,2010年11月任职。
政党
乌实行多党制。共有198个政党在乌司法部注册登记,其中影响较大的政党为:
(1)波罗申科联盟:乌议会第一大党。2014年2月28日成立,由支持总统波罗申科的多个政党组成。在同年10月举行的乌克兰议会大选中,成为议会最大党派。
(2)人民阵线(Народний фронт):2014年3月31日成立,2014年10月26日举行的第8届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选举中,人民阵线总共夺得82个议席,为议会第二大党。
(3)季莫申科集团(Блок Юлии Тимошенко):右派,系在全乌克兰“祖国”联盟(Всеукраинск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Батьківщина”)基础上组建的政党联盟。主张建立民主国家和公民社会,推行市场经济,扩大社会福利,加速私有化进程。主席为前总理尤利娅·季莫申科(Юлия Тимошенко)。
(4)反对派联盟(Опозиційний блок),成立于2014年,主要成员是退党的部分前地区党议员。在第8届议会选举中,反对派联盟共赢得29个议席。主席尤里·博伊科(Юрій Бойко)。
(5)乌克兰争取改革民主同盟(Украинский Демократический Альянс за Реформы),俄文简称”打击党(УДАР)“。乌政坛新崛起政党,前身为2005年3月成立的“新国家”党。主张建立民主国家,发展社会市场经济,保证法律至上和公民权利、自由,向欧洲标准看齐,使乌成为成功的欧洲国家。强调政治和经济变革,呼吁建立平衡的权力体系,强化公民社会作用,巩固宪政制度。主席为世界重量级拳王维塔利·克利钦科(Виталий Кличко)。
(6)乌克兰自由运动(Всеукраинск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Свобода"):激进民族主义政党,前身是1991年9月29日成立的乌克兰“社会—民族党”。主张做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不妥协的对抗者,支持总统制和经济民族主义政策。要求通过《乌克兰语保护法》,不再参加任何以俄罗斯为核心的欧亚地区超国家组织,包括独联体。主席奥列格·季亚尼博科(Олег Тягнибок)。
(7)乌克兰共产党(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Украины):左派,1993年6月在原苏联乌克兰共产党基础上重建。宣布代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军人的利益,主张彻底改变国家现行方针,恢复社会主义体制,确立人道的、民主的、集体的原则,法律至上,各民族一律平等,支持发展乌俄关系和推动独联体一体化进程,主张在原苏联范围内建立各独立国家的兄弟联盟,恢复原苏联。乌共中央第一书记彼得罗·西蒙年科(Петр Симоненко)。
此外还有地区党、“我们的乌克兰”人民联盟、乌克兰进步社会党、乌克兰社会党、乌克兰统一社会民主党、“改革与秩序”党、乌克兰工业家和企业家党、乌克兰人民党(Украинская Народная Партия)、人民党(Народная Партия Украины)、变革阵线党(Фронт Перемен)、乌克兰前进党(Партия“Украина — Вперёд!”)及乌克兰人民鲁赫党(Народный Рух Украины)等。
政要
主词条:乌克兰总统、乌克兰总理
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1978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大学专业是法律,毕业后从事娱乐传媒行业,逐渐成为乌克兰著名演员、电视主持人。2019年4月30日,泽连斯基当选总统
总理弗拉基米尔·格罗伊斯曼,1978年出生,2002年当选文尼察市委员会议员,2006年当选文尼察市市长。2014年2月,任乌克兰副总理(期间,2014年7月17日,被任命负责领导马航MH17空难事故调查委员会工作)。2014年7月,代理政府总理。2016年4月14日,当选新一任乌克兰总理,接替辞职的亚采纽克。
政府
现任政府于2016年4月产生。总理弗拉基米尔·格罗伊斯曼(Volodymyr Groysman, Владимир Гройсман)。主要政府官员有:外交部长帕维尔·克里姆金(Pavlo Klimkin, Павел Климкин)、国防部长斯捷潘·波尔托拉克(Stepan Poltorak, Степан Полторак)、内务部长阿尔森·阿瓦科夫(Arsen Avakov, Арсен Аваков)等。
2019年3月31日乌克兰举行总统选举,由于没有候选人获得50%以上选票,得票率前两名的泽连斯基和现任总统波罗申科进入4月21日举行的第二轮选举。在第二轮投票中,泽连斯基获得了73.22%的选票。
2019年4月21日晚20点,2019乌克兰大选第二轮投票结束。出口民调显示,喜剧演员泽连斯基得票率大幅领先于现任总统波罗申科,支持率为73.3%,而波罗申科支持率为26.3%。民调结果出来后,波罗申科承认落败,并向对手表达祝贺。同时泽连斯基宣布胜选,并感谢所有支持者。
重大事件
2013年11月底,乌克兰当局宣布暂停同欧盟签署联系国协议,引发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并升级为流血冲突,反对派通过“颜色革命”暴力夺权,亚努科维奇被解除总统职务,导致乌危机爆发。
2014年3月16日,根据克里米亚地区(含塞瓦斯托波尔市)全民公投结果,俄迅速接收该地区为新联邦主体。5月11日,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州举行公投,宣布成立“人民共和国”。5月25日,在第六届(非例行)总统选举中,亿万富翁、无党派人士波罗申科当选总统。波就任后表示首要任务是结束战争和混乱局面,恢复和平;反对乌实行联邦制。7月17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班机在顿涅茨克州距乌俄边境约50公里处坠毁,乌局势更加复杂敏感。当局推进东南部地区“反恐行动”造成大规模流血冲突。在国际社会努力下,乌冲突双方于9月初在明斯克达成停火协议,但小规模交火仍时有发生。9月,议会通过法案,赋予东部民间武装控制部分地区特殊地位,但未得到东部积极回应。11月2日,东部民间武装控制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自行举行地方领导人和议会选举。乌政府和美西方予以谴责,俄表示尊重选举结果,并希乌政府尽快与东部新当选领导人开展对话。随后波罗申科总统签署命令废除东部特殊地位法,当局与东部民间武装交火频繁。
2015年2月12日,俄乌德法四国领导人在明斯克举行会谈,最终就缓和乌东部地区冲突达成共识。明斯克联络小组俄、乌、欧安组织三方代表以及乌东部民间武装领导人签署履行2014年9月明斯克停火协议的一揽子措施文件,四国领导人发表声明支持,随后乌东部战事趋于缓和。此后,四国领导人多次会晤,但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4年10月,乌克兰顺利举行第八届议会选举。波罗申科总统领导的“波罗申科集团”、亚采纽克总理领导的“人民阵线”以及“自助党”、“反对派联盟”、“激进党”、“祖国党”等6个政党进入议会。2016年2月,乌议会对亚采纽克总理进行不信任投票表决,但未获通过。随后“祖国党”、“自助党”、“激进党”先后退出执政联盟。2016年4月,亚采纽克宣布辞职。随后议会表决通过由前议长格罗伊斯曼担任总理,原第一副议长帕鲁比出任议长。
2019年4月30日,乌克兰中央选举委员在基辅正式宣布,乌克兰著名演员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当选新一任总统。
2020年3月4日,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投票通过总理贡恰鲁克的辞职申请,并批准杰尼斯·什米加尔出任新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