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lated
从货币市场角度,它们类似。主要的不同在于,Radiant(RDNT)要做全链的货币市场。Radiant 的用户可以在其支持的不同链上进行跨链借贷。
有不少小伙伴们都说 Arbitrum 一直利用空投预期来吸引更多用户是很聪明的做法。从战术层面或许这样解读是可以的,看上去也合理。
当 L2 的交易规模不够大的时候,确实会对 L1 的费用捕获产生影响,但随着后续 L2 应用生态的繁荣,当 L2 的交易规模足够大,同时也会给 L1 带来更大的安全费用。
以太坊上海升级计划于今年3月份进行,其中有一项是信标链开放ETH质押解锁,也就是所谓的EIP-4895。
The Beacon 游戏在当下出现给大家较大的惊喜,即便在 web2 游戏中算不上顶级,但在 web3 游戏里面算是不错的。这也说明了 Web3 游戏还在早期,Web3 游戏会有更多各种探索。
从上述图表可以看出,DeFi 的 TVL 方面,Arbitrum 排名第五位,其前面仅有以太坊、BSC、Tron 以及 Polygon,超过 Avalanche、Solana 等,而 Optimism 排名第八位,也超过了多数公链。
不久前Circle计划在Arbitrum和Optimism上引入USDC的出入金通道,开发者可以使用其API。同时将它跟其他公链网络,如polkadot、cosmos、near等并列。
目前游戏作为数字时代人们娱乐的最主要方式之一,正在创造极大的产值,在2021年,其中光是超过1亿美元年收入的手机游戏就达到174个。
在投资中生存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们经常听到的是别人赚钱了。但投资中的真相是永远只有少数人赚钱。这是一场残酷的游戏。
People won't focus on the Ethereum L1 ladder and they won't think there will be millions of Ethereum L1 users.
web2游戏是免费玩的模式,其很大程度上通过游戏内的物品来赚钱。web3游戏是玩赚模式,用户通过参与游戏生态获得收益,且物品是NFT,真正属于参与者,而不是公司。
随着加密领域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目前的叙事由DeFi走向元宇宙,走向web3的星辰大海。不过,如果说DeFi已经有了相对可以支撑的基础设施,而web3和元宇宙则还有很远的距离。
在实践的历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经验。但这些经验只有跟某个具体的个人结合才有意义,经验不是独立存在东西,无法脱离具体个人而存在。
DeFi的节奏很快。去年我们见证了一个风起云涌的DeFi,当时的DeFi采用了流动性挖矿模式,引爆了整个加密领域。但随着流动性挖矿模式的探索,人们逐渐发现了流动性挖矿的弊端。
人们对于web2.0时代的社交网络有不满,其中主要集中在这些社交网络的绝对优势地位所带来的不平衡。
过去一段时间,由于NFT太热,导致以太坊拥堵,gas费用太高,将大多数用户拒之门外。自然而言,其他的公链顺势起来,这导致用户流向Solana、Avalanche、Fantom等智能合约公链。
随着DeFi的演化,加密衍生品交易会是下一个重要的趋势。之前蓝狐笔记介绍过Perpetual协议《Perpetual的Curie》等,今天简单来看看dYdX的代币经济机制。
过去两周加密领域最热的莫过于Loot,前些日子还是诸如CryptoPunks这些头像热,瞬间就切换到文字NFT热。这是加密世界的节奏,让人眼花撩乱。
这里不是说NFT的价格跟2012年的比特币类似,因为两者完全不是一种东西,无法在价格或价值层面进行比较。这里想说的是,世界对NFT的理解可能还类似于在2012年那时对比特币的理解。
如今的DeFi,借贷和交易领域已经初步发展起来了,目前三个主要的DeFi借贷协议的未偿还贷款量高达220亿美元,DEX最近12个月的交易量超过81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