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稳资产 Gyro 能否用「收益+用例」打开 DeFi 2.0 的创新下半场

金色财经 閱讀 11225 2021-12-27 10:38
分享至
微信掃一掃,打開網頁後點擊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鈕

自 2020年「DeFi 盛夏」以来,整个区块链行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市场衍生出了去中心化交易、借贷、衍生品、固定收益、算法稳定币、资产合成、聚合器等诸多细分领域。

截至 12 月 17日 DeBank 最新数据,DeFi 市场的总锁仓量也达到了 2400 亿美元水平,不过伴随着近半来古典 DeFi 协议的日渐倾颓与 DeFi 2.0 的异军突起,原先基于链上存量用户和资产的各式创新却趋于同质化,传统 DeFi 产品的实现逻辑也都大同小异。

算稳资产 Gyro 能否用「收益+用例」打开 DeFi 2.0 的创新下半场

DeFi 2.0:打破“当铺思维”,效率叙事第一

一方面,流动性挖矿作为去年 DeFi 最基础的创新基石,一直都是 DeFi 协议的核心模块所在,但弊端也很明显——这样的机制设计本质都是 IOU(I OWE YOU),也即用户存入资产后相当于和 DeFi 协议打了白条,不仅可以获取对应的DeFi代币分发奖励,并且用户可以随时撤走存入的资产。

虽然这是可行的规模增长方案——确实带来了TVL的激增,但也造成了投机性资本的悖论:当有丰厚的流动性激励时,DeFi平台的资产规模(TVL)确实会快速膨胀,但这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资金本身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锁定」,一旦新的高收益率机会出现,或者原先协议的激励在一定TVL规模之后无法维持,那资金就会很快灵活地转移。

简言之,流通性提供者(LP)持续“挖提卖”,当协议的价值被榨干,LP便纷纷撤出另寻他处,导致协议的流动性渐渐枯竭。

另一方面,作为 DeFi 乐高基石的借贷版块(Aave、Compound、Curve 等)都是基于资产超额抵押的借贷服务模式,远远没有信用因素引入其中,DeFi“当铺思维”相比传统金融体系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此背景下,DeFi世界迫切呼唤“信用通行证”,扩展基于信用的借贷模式,而 Gyro这个致力于成为 DeFi 2.0 协议的全新探索方案,正是其中的潜力竞争者之一。

Gyro 的 DeFi 2.0 算稳创新属性

也正因此,DeFi 2.0 在资金效率和收益上的全新叙事,一度凭借独有的经济模型和玩法机制设计,提高了链上资产的资金效率,从而为 DeFi 用户提供了更灵活地组合用例和收入可能,一度扛起了 DeFi 2.0 的热度大旗。

而映射到 Gyro 上,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无疑就是其“债券机制”的设计,本质上其实就是发行折扣价格的代币债券,用来购买用户的流动性。

也即用户能以低于市场价的成本购买 GYRO,作为出售 LP 的回报,且协议所有初始利润中的90%都分配给质押者,剩下的10%分配给DAO。

这除了通过用户在看涨期权逻辑下的市场博弈之外为协议获取更多流动性,更关键的是通过动态铸造 GYRO 代币,让协议拥有了赚取系统收入的能力。

这样一方面用户可以选择直接获取逾 7000% 的高额质押收益选择,另一方面也可以选择相对稳妥的债券销售收益:

要么条件符合进行行权,用户可以主动通过期权机制获取行权的债券销售所得的判断收益;要么不宜行权,但也可以通过质押 GYRO 获取整个生态期权销售费用的集体分润。

所以其实某种程度上讲,Gyro 相对算得上“双保险”的收益机制设计,可以类比理解为 GYRO 具备稳定的兜底收益性质,相当于是生息资产属性。

而这从持币人的流动性偏好角度,确实可以激励它们有更大的动力选择持有 GYRO 作为流动性现金资产(稳定币头寸)。

稳定币之上的用例图景

也即借助 GYRO 在债券销售收益或质押高额收益(7000%以上) 的“双保险”收益选择优势,等同于为这个庞大的 GYRO 「堰塞湖」争取了长期建设「生态水库」的时间,保证了短期内不会有倾泄而出的挤兑风险。

所以 Gyro 后续其实最大的想象空间与可能之一,其实是可以走和 Terra 生态近似的路子,也即陆续需要在支付、储蓄、衍生品等一系列赛道上逐步搭建自己的可组合生态。

这样将生态的核心场景最终都收束到 GYRO 的需求上来,从而逐步加剧 GYRO 的算稳属性,使得 GYRO 的需求和二级市场价值不断攀升,一步步加深 Gyro 生态的鲁棒性,最终迈向相对健康的正向循环算稳生态。

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 Gyro,稳定的“双保险”收益也将成为 Gyro 抵御高抛压的直接保护,为 GYRO 创建最原生的场景需求,为后续的一系列衍生金融场景打下基础。

因此 GYRO 的风险与收益都在未来,而未来的关键,在于能否在此期间尽快搭建足够的应用场景——只要紧接着进一步支付、储蓄、衍生品和投资组合构建等各种用例的大规模采用能够及时跟上,GYRO 的健康循环生态就会建立起来,泄洪的压力就会随之化解。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在经历了 2020 年的寒武纪大爆发后,目前 DeFi 世界的无信用场景基本已经达到饱和,如何进一步提高了链上资产的资金效率,为 DeFi 用户提供了更灵活地组合用例和收入可能,尤其是给用户提供相对长期且稳定的收益,极可能是打开 DeFi 2.0 生态与区块链更大图景的关键所在。

而 Gyro 颇具新意的独创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兼顾了 DeFi 场景与稳定收益之间的微妙平衡,使得用户持有 GYRO 并参与协议成了风险收益比最高的投资选择之一,这对下半场DeFi的创新完善能带来怎样波澜,颇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來源鏈接:https://www.jinse.com/
免責聲明: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標籤: DeFi市场 DeFi 2.0
上一篇: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元宇宙如何改写人类社会生活 下一篇:SEC负责人Gary Gensler在2021年对加密货币有很多看法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