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 vs 文化:加密世界中的信任来源

金色财经 阅读 19543 2023-7-7 14:26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无论是加密世界还是现实世界,信任是世界能够持续运行的基础。而在加密世界中,信任的构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加密世界里最常见的是强协议类项目,这类项目通过部署在区块链网络上的、不可随意更改的代码来实现信任,这一概念被称为“Trustless”,常被翻译为“去信任”。当然去信任不代表没有信任,而是无需考虑信任的因素。因为人们的信任来自于1)代码是公开透明、并强壮的; 2)部署代码的区块链网络也是足够安全的。

比特币为例,人们不需要信任中本聪。大家的信任来自于比特币代码的完整性以及比特币网络的安全性。同样,如果一个人使用Uniswap,他也不必信任创始人Hayden Adams,而是信任 Uniswap 本身的代码以及以太坊网络的安全性就可以了。这种形式的信任源于技术层的共识,并支撑着加密世界的基本价值观。

而随着加密文化的演化,出现了很多社区类项目。这类项目依赖社区里的成员来实现项目的组织和推进,而不是预先部署在区块链上的代码。尽管说是以社区为中心,大部分项目通常还是会涉及一个中心化的发起者及执行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社区依然需要他们来高效的组织工作并推动项目发展,甚至有时候他们掌握的资源,给出的承诺往往也构成整体共识的一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信任源于对共同价值观和目标的认可,社区必须就共同价值观达成一致,并相信执行者(无论是个人、团体还是公司)同样致力于这些价值观。大家都明白,技术的约束力是有限的,如果执行者愿意,总有办法绕过去。在这里,加密技术发挥的更多是所有权分发、群体协调等作用,而不是对项目的所有要素实施严格控制。“多人游戏”已成为 Web3 中的流行叙事,尽管在某种程度上这与加密世界的底层精神不一致。

但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这两种情况就像一个光谱的两端。大部分协议类项目无法做到100%利用代码进行约束,而是一定程度依赖或允许social layer的介入。即使是纯粹以社区成员为中心进行推进的项目,也多多少少会使用到代码约束力,如基于智能合约的多人共管账户。还有很多的创新者正在努力把这两种情况缝合,通过创新让很多原本无法通过代码实现的场景得以实现。

但时至今日,社区项目仍然主要依赖social layer的价值观共识。有朋友与我探讨有没有一个好的、甚至是通用的机制,能够用于在社区类项目里实现信任,我认为没有。如需要通过建立复杂的机制来获得社区信任,这表明social layer的价值观共识并未达成。而对于一个依赖社区的项目来说,命运在这一刻已经几乎注定。

当前的NFT市场,特别是PFP类的项目遭遇了很大的信任危机,在我看来正是因为这类项目的两头都没靠到。大部分项目从未有过价值观共识,项目方只是想讲述一个吸引人的故事来吸引买入。要是说这些项目全是骗子,可能对很多项目并不公平,但要说大部分是骗子,肯定是不冤枉的。更致命的一点是即使项目本身的初心没问题,在执行上也都没做好。几乎没有项目能够建立强壮且可持续的价值观共识。吸引到的大多数所谓的“社区参与者”也只是来赚钱的。

技术层的共识显然更没有,大部分项目只是一些链上/链下图片的集合,很多项目甚至没有一个社区共管的多重签名帐户。两头都沾不上,自然就没有什么信任可言。

虽然此类项目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微妙的共识平衡,甚至可能表现出强烈的共识特征来吸引更多参与者,但这种平衡非常脆弱。一个社区项目的命运不仅仅由项目发起者决定,更是由社区本身决定的。而社区从来不是一个通过某种机制可以打造出来的流水线产品。社区需要有机地成熟,与其文化精神相协调。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来源链接:https://www.jinse.com/
免责声明: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上一篇:比特币矿工在六月价格飙升中获利,出售了数千枚比特币 下一篇:SEC、FTX 和三箭资本对 BlockFi 的破产计划提出异议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