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知微:我们无法抛开历史时期、社会以及社群去谈NFT艺术作品

星球日报 阅读 24311 2021-6-16 10:46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张知微,BCA签约艺术家,湾区WSB俱乐部联合创始人,Vulcan DAO理事, 曾任中国国家地理影视公司总监,今日美术馆代理副馆长;张知微目前投身于NFT加密艺术创作与投资,涉足艺术创作、学术研究以及咨询等多个领域。他受邀参加JingArt艺览北京论坛——“NFT数字艺术创作与收藏”,从艺术家的角度分享了他对NFT艺术的独特见解,以下是他论坛的部分分享。

NFT是什么?

NFT其实更像是一句通关密语,它本身只是一个技术手段,媒介,但是无论说加密艺术,链上艺术/艺术上链,数字原生艺术,音乐版权,剧本版权,甚至游戏,体育衍生品,都被贴上了NFT的标签。尤其是数字艺术这一块,构成NFT,就忽然值得被讨论了。所以在复杂的数字艺术和其他数字衍生品上,冠以NFT这个标签,更便于传播和流通。

可预见的未来,NFT这种形式,是否构成改变艺术内容的能力?

回到尼尔波兹曼的思想方法里,语言的种种限制,特性,传播方式,是会间接改变沟通的内容的。假如脑电波直接沟通,说谎便无效了;假如没有文字记录,则历史和传奇都是靠吟游诗人传颂的;假如我们仍然用电报沟通,微信里几十字的内容可能被浓缩成几个字表达。NFT背后的数字艺术,其实早已经存在,只不过有了NFT这门技术和热点之后,数字艺术的传播和流通得到了飞跃,这个飞跃就发生在一百余天前。而在数字艺术的大部分元宇宙里,数字媒介可以是纸,可以是胶片,可以是粘土,可以是人类过去一切媒介的总和,而且不再具备物理空间的限制,引力,材料强度,甚至熵增等等等等,都被重构了,这当然代表着更多创作的可能性,甚至在为实验艺术的方向指路。

NFT是否可以脱离区块链的社群及文化独立存在?

但是说这个技术,是否脱离链本身不重要。但是脱离区块链去谈NFT艺术和其他文化衍生品是行不通的。其实我们的信用卡,或者是每个线上账号,需要输入密码的地方,这些密码,系统在对照密码是否正确时看的是密码生成的哈希值是否一致,这些日常的事情都具备NFT技术的主要特质,但是换一个角度,我们无法抛开一段历史时期,一个社会,一个社群去谈单个艺术作品,NFT也是如此,抛开区块链谈NFT就是耍流氓。

艺术家是否需要懂区块链?区块链中长大的Generation Z 创作者,是否需要有传统后现代艺术的底子?

这个问题上仅代表个人观点,目前NFT世界的创作者,无论是早期算法生成的加密庞克系列,半绘画半算法的哈希面具系列,还是最近火爆全世界的无聊猴子游艇俱乐部系列,都已经注定被写入艺术史,它们已经成功的改变了作品被传播的方式,流通的方式,甚至重新分配了财富。我非常欢迎加密世界的创作者来读艺术,学艺术,但是不学也完全没问题,她们做的很好。反而是我遇到过很多带着正规军进山剿匪心态,或者是赶个潮流,蹭个热度心态的艺术家,做出来的东西似是而非,毫无诚意可言。他们才是需要去学习的人,需要学习区块链的世界,精神,背后的思想方法,传播,流通方式,及加密文化。

NFT艺术赛道上,什么样的艺术形式会领跑?

抛开传播,流通方式在区块链上的固有特性不谈,原生数字艺术会率先领跑。比如已经存在多时的数字电影,数字摄影,数字雕塑,数字游戏世界等。过去这些形式往往依赖着一条较长的生产线,单独拿出来一个截面画的部分难以构成传播和流通。有了NFT改革之后,这些原生的碎片,个人或者小团队被作为生产力被解放了出来,有了脱离整个产业链,创作/制造艺术或产品的能力。我猜想他们会领跑,一方面也是因为数字原生艺术,构成了成本最低的艺术移民。他们在传统后现代艺术中,几乎处在鄙视链的底端,只需远低于其他艺术形式(比如架上绘画,雕塑等,装置,行为及文献反而更容易完成移民)的成本就能在这条赛道上拔得头筹。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免责声明: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标签: NFT 数字艺术
上一篇:2.5层机构西安银行、海南银行先后加入数字人民币生态 下一篇:DeFi挖矿的前提:这4个因素你必须要考虑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