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合约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全球区块链合规联盟 阅读 47 2021-4-12 18:07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在各个场景的应用成果已经成为学术界与实务界关注的重点。其智能合约基于可观察性、可验证性、隐私性和可执行性等技术特性,在金融领域被广泛应用。

智能合约打破了传统的金融领域交易方式,它自动完成交易当事人设定的执行条件实现交易的履行,不需要传统金融领域的第三方机构过分介入。在简化了当事人的办事流程同时,也降低了当事人的违约风险。本文结合智能合约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优势,同时对其在金融领域中应用提出合法性建议,以期智能合约在金融领域中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一、智能合约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优势

金融领域包含较多的应用场景,智能合约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中可能涉及征信、监管审批、结算、保险理赔、股票分割派息、供应链金融等方面。结合这些方面具体应用中的困境,智能合约因其共识机制与代码标准化等特点,较好的解决交易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高了交易效率。

1. 智能合约共识机制解决信任危机

智能合约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机制,推动其在智能合约各个主体信用的价值交换,使得其和金融机构对信用价值的需求产生了很高的契合度,更能促进证券结算效率提升与保险产品创新等,在合规交易的同时提高交易透明度。智能合约共识机制确保金融信息披露的更及时,解决金融信息的信任危机。

2. 智能合约标准化代码提高交易效率

将传统的合同条款写入智能合约,智能合约在执行条款生效时实现自动履行合同,还能设定其他附加条件,如担保物权等。智能合约标准化、自动化的快速安全运行机制与金融交易具有高度的耦合性,提高了金融事项交易的效率,增加金融的交易空间。

二、相关法律问题解决路径

智能合约在金融领域得到创新应用的同时,也面临许多法律问题,如交易各个主体之间信任缺失,无法信息共享等。怎么平衡新技术的发展空间与国家监管之间的关系,是智能合约在金融领域合法性落地的基础。基于我国国情与智能合约的技术特性,可以采用“沙箱监管”、“事先备案”、“场景匹配及规则制定”等措施,加强对智能合约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

沙箱监管

智能合约在早期的法院裁判过程中,受到司法裁判人员对合同条款的确定性与是否充分告知当事人等质疑,并且智能合约在金融领域的很多方面运行规则不成熟,市场也没有相应的监管规则。可以学习我国部分地区,如海南等地,将相应的项目放入沙箱进行监管,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并且运行没有出现违背市场秩序与法律规定时,才可将相应项目投入市场运行。在“沙箱监管”的同时,还能发现项目的漏洞,并进行优化完善。

事先备案

由相应的区块链信息服务平台对金融智能合约的代码做事先备案。此时,监管机构就可以利用沙箱测试工具对平台备案的智能合约进行测试,来识别欺诈或者错误的智能合约。另外,加强大数据互联互通,金融监管机构应当与金融企业、第三方中介机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搭建数据共享信息平台,同时与境外金融监管机构实现信息共享,在反洗钱、反金融诈骗、反恐怖主义融资等领域达到更快速、准确的联合执法监管效果。

场景匹配及规则制定

智能合约在金融领域的具体场景应用过程中,应当选择智能合约相匹配的应用场景。比如从应用领域上看,应当根据智能合约的特点匹配适合的应用场景,能够在一个可控的商业环境中实现交易主体的合同签订;从智能合约运行规则制定上看,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智能合约以及不同的应用场景制定不同的规则。

智能合约基于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在金融领域被广泛应用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法律问题。在采取“沙箱监管”、“事先备案”、“场景匹配及规则制定”等措施后,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快区块链技术在具体应用领域的法律规范制定,使交易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有依据可寻。或者为了法律的稳定性考虑,在具体金融领域应用中,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可以出台相应的立法与司法解释,供交易主体安排自己的民事活动。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来源链接
免责声明: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上一篇:区块链数据隐私保护机制研究 下一篇:区块链技术在纳税信用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