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不应神化”互联网金融”

波币网 view 34 2014-2-19 02:38
share to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

专家:不应神化”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造成冲击。CFP供图

专家:不应神化”互联网金融”

一边是“支付宝之父”阿里巴巴上市在即,一边是P2P等各类互联网金融公司在业内风生水起。近期,“互联网金融”无疑成为了中国金融市场最值得关注的焦点。在业界看来,利率市场化改革业已启动,加之民营银行牌照发放可能性增大,“互联网金融”更被寄予了推动金融改革的“重任”。

但客观来讲,“互联网金融”固然对传统金融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在金融学专家看来,它并未改变金融的核心内容和本质。和保险、银行等传统金融形式一样,风险和风险控制仍然是它永恒的主题。

互联网可提供更好技术手段

深圳特区报:目前,外界对“互联网金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金融业将掀起一场产业革命,很多本质性的东西将发生变化。另一种则认为,互联网只是金融业的一种手段而已。

朱宁:金融最核心的内容是风险。简而言之,就是如何对风险进行标识和定价,然后把风险分散,这也是金融机构一直在做的事。互联网的发展为金融业提供更好的技术手段,特别是提供了更有效的风险识别和风险定价工具,从而推动了金融业的新一轮发展。但事实上,金融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深圳特区报:在“冷眼旁观者”看来,如果把“互联网金融”看做是“金融互联网”倒更为合适,互联网是手段,而不是本质,刚好印证了你的观点。

朱宁:纵观近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很容易发现,其主要形式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来提升金融业的竞争力和服务质量,比如网银、网上基金销售等。这些新形式本质上仍然是传统金融业,是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这种在线金融的形式,不妨看成是互联网和金融结合的“1.0版本”。而当下,这种结合正进入“2.0版本”阶段,这个“版本”有两个特点。

一是大数据的使用将提高金融业的服务质量。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利用,可以聚集更多关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信息,形成强大的数据库,然后通过技术分析,利用这些信息帮助金融机构做决定,制定更好的市场策略和提供更贴近客户需求的产品。

二是互联网技术对金融风险管理的提升。举例而言,网络电商平台的数据库可以通过对企业或个人顾客交易的跟踪,获得交易主体资信方面的相关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能有效地为交易主体的信用评级提供帮助。甚至,最终可以形成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自动授信模式。这种做法颠覆了以往银行间接融资,由银行决定谁可以授信,谁不能授信的传统做法,同时为金融系统的风险分析和风险定价提供了新的方式。

在我看来,以上两个特点也是互联网和金融结合最具潜力的两个方向。

银行等机构仍有大幅领先优势

深圳特区报: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毕竟降低了交易成本,改变了信息不对称的“老大难”问题。那么,通过对这种优势的不断强化和放大,它们会对传统金融机构,比如银行构成威胁吗? 朱宁:至少短期之内不会。从体量上来讲,“互联网金融”和银行等传统机构还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前者在短期之内只会专注于细分市场,包括P2P等小额贷款、网络消费支付等。 再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如果传统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提高竞争力和服务质量,反倒有机会获得进一步发展。此前,国内一些股份制银行正是因为善于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才逐渐成为了国有大型银行的有力竞争对手。

可以说,“互联网金融”是现有传统金融的补充,它能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可以帮助部分居民进行短期的家庭投资,但要对传统金融机构构成威胁,尚且言之过早。

深圳特区报:尽管很多互联网巨头不断热炒“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但实际上,它们不少人都非常希望拿到传统民营银行的牌照。不难发现,传统金融的牌照似乎比新技术更稀缺。

朱宁:为什么大家都想办银行,这主要来自三方面的因素:一是金融业利润较高,对民间资本有吸引力;二是现有银行体系未能很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尤其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所以很多企业家希望自己办银行,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第三点很重要,我国的银行业一直监管严格,同时市场准入较高,因此这种稀缺性也就意味着牌照可以获得较高的“牌照溢价”,即开银行就一定能赚钱。

风控仍是金融不变的主题

深圳特区报:正如你一开始所说,金融的本质是风险。“互联网金融”尽管风生水起,但包括监管、客户甚至他们自己都可能对风险控制或多或少有一个问号。对不对?

朱宁:目前,监管对“互联网金融”还存在很多限制。这种限制一方面来自于对传统金融既得利益的保护目的,但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对它可能产生风险的担忧。

目前,“互联网金融”不少都处于灰色地带,监管方面也存在技术困难和法律真空。比如,监管对一些机构并没有明确的资本金要求,其业务模式也较为模糊和隐秘。因此,对监管来说,如果完全开放这些新的金融模式,会不会产生新的风险?而产生这些新的风险,是否有与之对应的补救措施和技术手段来应对?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深圳特区报:“热炒者”喜欢拿出比尔·盖茨的一句话,即“银行是互联网时代的恐龙”。而比特币的出现更让人们质疑银行存在的必要。但实际情况是,全球的银行这些年依旧“岿然不动”,这是什么原因?

朱宁:比尔·盖茨说这句话恐怕是上世纪的事情了,但我们发现,“恐龙”非但没有灭绝,反而变得越来越强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经济全球化和资产证券化是近几十年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大趋势,金融需求越来越多,交易技术不断改进,因此金融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同时,已有大型传统金融机构更有加大研发和推动新技术应用的可能性,因此“赢者通吃”成为现实,所以“恐龙”越来越大。

近几十年来,世界传统金融业的发展正是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及金融业和互联网的不断结合。因此,没有必要过分神化“互联网金融”,但也应该看到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一直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同时,更要明白风险仍然是金融业不变的主题。

btcfans公众号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

Disclaimer:

Previous: 依靠比特币生活的无家可归者 Next: 关于比特币投资的反思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