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去中心化网络治理的十段思考

链闻ChainNews 阅读 39867 2020-10-9 10:18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基于我过去几年的研究,我整理了十段关于去中心化网络治理的思考,这些思考包括底层公共区块链网络,也包括在其之上运行的应用(智能合约)。在这十个观点里,既有比较笼统、理论性或描述性的阐述,也有较为具体、实用或说明性的想法。

其中,前五项是对我以前写作的总结所进行的修订后的再总结;后五项则来自最近的观察。

我把治理定义为应用各种设计功能或控制机制来维护和指导一个系统的过程。

心得 1

与区块链有关的技术和体制创新是信息技术(IT)革命正在走向成熟阶段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出现了以 IT 为原生形式的社会经济组织,这些组织的特点是数字化、全球化、日益去中心化和自动化。

正是在技术革命的后期阶段,其关键技术开始改变社会的制度结构。区块链和相关创新是数字化、计算机化和自动化这一更普遍趋势的一部分——在这个世界里,越来越多重要的系统流程依赖于正式的协议规则,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环境中更为高效的协调。虽然从表面上看它具有颠覆性,但这一趋势是社会学家称之为「官僚制的早期组织」形式演变的一部分。 但是,在管理信息和促进与信息有关的交易方面,越来越多的繁琐规则由分布式的机器网络、而不是由人类管理者来完成,其中一些机器网络是全球性的。

心得 2

去中心化网络是各种领域——象征性和物质性生产的社会舞台,在这个舞台上,相关行为者在提供和消费网络中可用的产品和服务时,就特定网络资源进行竞争和合作。

构建一个领域——一个值得玩的游戏,其中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是在社会上传播有关利害关系资源的信息,最起码需要关于这些资源为什么有价值达成一些共识。一个特定领域的结构是由这些资源的分布决定的,并延伸到构成整个领域的实体之间的关系。在去中心化网络中,这包括参与投资、建设、运营、使用或以其他方式参与网络的每一个人。

治理是嵌入网络结构中的一个过程,最初由最接近该网络启动的实体决定。网络参与者后续的行动要么强化现有结构,要么挑战现有结构,同时增加或减少可用资源的数量和价值。

网络的结构演变受到社会规范和网络规则的强烈影响,包括在相关软件协议中规定的规范和规则。因此,合法地(重新)界定这些规范和规则的权力,是网络政治的关键问题之一。

心得 3

除了传统的市场动态外,推动去中心化网络演变的一个首要因素是意识形态、现实和财务激励之间的张力。

尽管参与区块链网络的人在具体领域有许多不同的意见,但他们在某些意识形态或实用主义倾向方面往往趋于一致,比如去中心化(抵抗合谋,尽量减少单点控制或失败)、自我主权(个人自由、所有权和隐私)、免许可访问、审查抵制、开源软件以及对过度中介或寻租的批评等概念。

然而,意识形态上可取的东西在技术上或社会学上并不总是现实的。区块链的创新者们不断地在两者之间穿梭,试图避免他们的创新本意要解决的问题,于此同时,短期财务激励的影响使得这项任务更加艰巨。

单个网络在经济上的成功或大规模采用,并不一定取决于严格遵守某些狭隘的原则。但是,意识形态、现实和财务激励之间的相互作用仍将对网络治理系统的设计和发展产生关键影响。

心得 4

去中心化网络治理主要包括四个部分:(1) 吸引和指导网络参与者的领导力、愿景和价值观;(2) 相关软件协议中的规则;(3) 相关软件协议之外的规则和条例;(4) 社区协调和管理。

某个特定网络背后最初的愿景和价值观,体现在创始文件、网络启动的细节以及早期贡献者的个人观点和偏好上。软件协议用于定义网络如何处理最重要的信息和交易,其中可能包括对软件本身实施更改的规则,即所谓的链上治理。其他规则可能独立于软件而出现,主要是通过帮助协调更广泛的社区活动的组织,被称为链下治理,它通常类似于传统的自由和开源软件 (FOSS) 项目的治理。

去中心化网络治理最具创新性的方面是在链上组件,特别是当它涉及到链上数据分析、代币化、自动化和新颖的在线投票形式时,这些通常侧重于软件更新或公共财务资源池的分布。

心得 5

现有的去中心化网络治理系统在两个决定性方面存在差异:(1) 软件本身是否包含了有关软件协议变更的实施规则;(2) 链下治理的正规化和制度化程度。

在去中心化网络上运行的软件协议既要进行计划内的更新,也要进行紧急更新。网络参与者一般可以自由选择是否与软件交互,从而继续参与或离开网络。网络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用以指导系统协调和决策的软件本身的正规化和自动化程度(链上治理的相对重要性),这可能包括与身份验证过程或与特定的网络代币相联系的投票机制。

虽然链上治理根据定义是正规化的,但链下治理活动则分布在一个广泛的范围内,当中既有不太正式、不太正规的网络,也有越来越制度化的网络。

链下治理包括未经协调的个人行动、私下对话、公共活动、在线互动(特别是在传播材料和备忘录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各种法律实体参与网络的活动,以及独立于链上治理的投票和决策机制。

心得 6

避免改变软件或其他系统参数,有助于保持现有的系统性趋势;改变软件或其他系统参数可能会带来新的风险因素,但也是促成新的系统性趋势的有力工具。

减少对改变网络规则的感知需求和合理选择通常被称为「治理最小化|。在实践中,它相当于 (1) 早期设计选择的僵化(即最大化个人的自由裁量权,他们通过定义系统的初始规则来执行去中心化网络治理的最重要行为之一),或者 (2) 提高系统自动调整以适应不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即付出最小的人力物力)。在这样的网络中,人们往往花费相当大的精力来捍卫治理系统的设计特征和控制机制的不可改变性。虽然对维持现状或严格遵守一套特定规则的强烈偏向可能会阻碍网络的发展和改进的能力,但它有助于维护现有的系统特征和倾向。

相比之下,更加开放和动态的治理体系往往不够稳定,但适应性也更强。通过为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合理的选择,以影响网络的规则、结构和方向,应对观念或环境的变化,这样的网络能够更好地解决系统性问题,但也更有可能引入新的风险和挑战。

心得 7

良好的去中心化网络治理,是指在充分解决网络参与或受网络影响的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的同时,引导网络通过其发展的各个阶段,朝着更具创新性和社会实用性的功能发展。

人类通过培养习惯和角色,最终形成了制度化,这样可以避免对反复出现的问题不断重新协商解决方案的需要——这相当于基于规则的人工自动化。但是,即使是最简单和最稳定的制度也根植于一个复杂而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因此,制度需要适应和演变,但由于墨守成规、结构惯性和利益集团组织良好的防御机制,这一点可能很难实现。

去中心化网络也是如此。鉴于成立原则和预期用途的差异,针对不同的网络开发不同的治理体系是合理的。但一般来说,良好的网络治理通过足够灵活的制衡体系来协调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平衡的治理或无法解决关键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冲突会造成不稳定,这对于定位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行政基础设施、拥有庞大用户群的网络来说,问题尤其严重。

心得 8

在采用正式治理制度的网络中,将决策权分配给包括网络最终用户在内的不同利益相关方,是一种有效的去中心化形式,也是防止集中权力滥用的一种保障。

广义上讲,参与去中心化网络的最重要群体是:(1) 负责开发软件和运营相关基础设施(或以高度专业化的身份做出其他贡献)的技术专家;(2) 与网络有巨大经济利益关系的个人和组织;和 (3) 用户。在实践中,这三者之间可能会有重叠,但每一种都通常与一种特定的决策形式相关联:技术官僚(专家)、财阀官僚(牵扯大部分经济利益)和民主(广大用户)。去中心化的网络往往默认为技术官僚导向。

为了实现更具包容性的决策,典型的第一步是实施代币加权投票系统,这通常会导致财阀统治。

更加民主的网络治理形式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困难的问题。是谁,或者说是什么定义了民主和网络支持者?哪些决策需要民众投票?是否有足够安全和保护隐私的投票方案?假设需要对主导者的权力进行某种民主制衡,那么这种制衡应该采取直接民主、代议民主还是委托民主的形式?这些都是网络特有的经验问题。

心得 9

在去中心化的网络治理中,非专家决策的质量受到政治沟通的强烈影响——这是一项需要专业化的任务。

大多数组织,只要在其复杂活动中涉及协调大量人员,都会进行分工,这导致出现了专门的知识和能力储备。这种专业化已经存在于去中心化网络的设计、构建、运营和治理中,并且在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多。

在网络中,权力在个人之间分配,而这些人不一定是他们能够影响的事务的专家,因此,有必要让选民了解他们的决定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各种前进道路的相对优势。

这就是网络政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通常往往会藉由具有良好沟通技巧的个人,为他们的想法和计划寻求大众的支持。除了作为被动的消费者,绝大多数用户不太可能参与到网络治理的技术或日常层面,特别是当他们满足于现状时。但这些并不能作为反对赋权终端用户的证据,比方说,鼓励公开辩论、问责制和合法性,所有这些在争议或危机时期都特别重要。

心得 10

与优化程序清晰、简单和具有应急保障的智能自动化竞争网络相比,治理模式定义不明确或过于复杂、资源密集型的去中心化网络往往处于长期劣势。

不透明和不一致的治理模式使得网络参与者很难就不同情况下的合法行为进行协调。这增加了冲突的可能性,可能会导致分片和网络分叉。

与那些将简单的设计原则与必要时管理变化的能力结合在一起的治理模型的网络相比,那些治理模型过于复杂或需要过多的人力和其他资源的网络,其可伸缩性和适应性较差。

提高去中心化网络治理效率的一种常见方法是自动化——任何能够减少在执行任务或完成过程中需要人工辅助的技术。但是,应根据这些机制所促进的系统趋势对自动化治理机制进行持续评估,并辅以适当的保障措施,以处理灾难性软件错误或其他极端事件造成的紧急情况。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免责声明: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上一篇:PeckShield: 3月共发生安全事件19起,DeFi安全问题凸显 下一篇:一文带你系统化了解 NFT 生态全貌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