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块链产业与应用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

中物联区块链分会 阅读 7096 2020-8-7 21:56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8月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块链产业与应用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下称《规划》)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块链产业与应用发展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

《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核心任务、重大工程、政策举措,对加快推进广西区块链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有着重要作用;

广西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块链产业与应用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

《指导意见》明确了广西发展区块链产业与应用的基本原则与主要方向,为广西打造区块链西部创新发展先导示范区,面向东盟的区块链产业发展新高地指明了方向。

广西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块链产业与应用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

附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块链产业与应用发展规划(2020-2025年)原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块链产业与应用发展规划

(2020-2025年)

2020年7月

目 录

序 言

一、发展背景

(一)战略意义

1.区块链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2.区块链是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3.区块链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二)发展基础

1.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数字广西建设稳步推进

3.广西区块链发展初露端倪

(三)面临形势

1.全球加紧区块链发展战略布局

2.我国加快区块链创新应用步伐

3.广西迎来区块链创新发展机遇

4.广西发展区块链面临的挑战

二、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布局,因地制宜

2.需求导向,精准发力

3.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4.防范风险,规范发展

(三)空间布局

1.打造一主一副产业核心

2.围绕一主轴实现产业聚集

3.发挥各地特色实现多点突破

(四)发展目标

三、任务工程

(一)推动区块链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1.创新金融服务

2.助力智慧农业

3.深化智能制造

4.提升文旅服务

(二)发挥区块链在信息惠民领域作用

1.探索区块链在医疗医保等领域应用

2.推进就业人社服务

3.提升精准扶贫管理水平

4.探索教育服务试点

(三)运用区块链推进数字政府高效协同

1.优化政务服务

2.强化职权监管

3.提升治理水平

(四)推动区块链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

1.强化与信息基础设施结合

2.探索发展能源电力交易

3.深化在智慧交通中的应用

(五)推进区块链赋能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

1.推动跨境金融服务

2.发展区域产权交易服务

3.助力跨境数据流通

4.助推跨境电商与物流

5.强化区域交流合作

(六)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

1.打造区块链平台生态

2.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3.完善双创孵化体系

4.推动区块链产业集聚

(七)加强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

1.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

2.建立技术研发创新平台

3.加强标准制定和专利布局

4.推进区块链技术赋能创新

(八)优化人才支撑与风险防范

1.壮大人才队伍

2.强化安全监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支持市场主体

(三)优化发展环境

(四)创新融资方式

(五)开展宣贯培训

附录:《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块链产业与应用发展规划(2020-2025年)》项目库表

附录:名词解释

序 言

区块链是在国际上被公认为具有巨大潜力的新一代前沿信息技术,是分布式对等网络、密码学、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多种技术的集成创新,具有开放透明、不可篡改、对等互联、易于追溯等特性。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在不可信环境中低成本建立信任的新型计算范式和协作模式,有利于推动价值传递、促进数据共享、提升协同效率、重塑可信体系,是未来发展数字经济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发展,积极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我国也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发展,《“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首次列入区块链技术,并将其作为战略性前沿技术进行超前布局。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当前,广西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培育增长动力的关键期,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推进区块链和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对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引擎、助力广西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依据《“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发〔2016〕73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桂政发〔2016〕9号)、《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快数字广西建设的意见》(桂发〔2018〕16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年)的通知》(桂政发〔2018〕39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桂政办发〔2019〕72号)等文件编制,规划期为2020年至2025年。

一、发展背景

(一)战略意义

1.区块链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推进信息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在积极布局区块链技术发展。区块链作为当前我国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占据创新制高点,有利于率先获取区块链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的红利,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模式。目前我区正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是落实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对于我区建成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创新中心、富有活力的高端产业创新创业基地提供重要支撑,为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2.区块链是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区块链作为新技术基础设施,在促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区块链与5G、工业互联网、智能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的融合发展将激发更多需求,对实体经济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的影响。充分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优势,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有利于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紧密衔接,实现各行业供需有效对接,培育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目前我区正加快推进数字广西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发展区块链产业与应用,是推动广西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区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三大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3.区块链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区块链技术在民生服务领域的集成应用,有利于增强各主体间的信任和协作,简化业务流程,降低服务成本,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区块链技术在政务领域的集成应用,将有效推进部门政务数据共享,构建全程留痕的运行管理机制,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不断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打造便捷高效、公平竞争、稳定透明的营商环境,全面提升省域行政效率、协同服务水平和现代化治理能力。当前我区正处在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将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二)发展基础

1.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广西2019年全年生产总值增长6%,组织财政收入增长6.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以上,其中出口增长18%。先行支撑指标增势良好,工业用电量增长12.5%,居全国前列。铁路货运发送量增长18.6%,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超过3万亿元,增长14.8%。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19年我区高技术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5%、38%。糖、铝等传统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轻工业振兴取得突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贡献率达55%,旅游总消费突破万亿元、增长33%。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累计获批13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数量居全国第一。

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2019年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试点任务120项,居新设自贸试验区之首,55项试点任务全面铺开,出台自贸试验区支持政策,新设企业4724家。西部陆海新通道建成南宁国际铁路港一期、钦州港东航道扩建一期、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关键项目,打通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中国—东盟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信息港规划实施的82个重点项目,已建成或运营18个,在建41个,开展建设前期工作23个,项目开竣工率71.9%,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推出131项改革举措,中国—东盟金融城累计入驻金融机构60家。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实施强首府战略,推进北钦防一体化,提升做实珠江—西江经济带,推进兴边富民和稳边固边,加快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推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提质升级。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2019年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提前一年实现两个翻番目标;脱贫攻坚连战连捷,实现125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1268个贫困村出列和21个贫困县摘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乡镇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1.35张,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实现100%的行政村、78%的自然村屯建立保洁员队伍,人数达到17万,农村环境卫生明显改善。

2.数字广西建设稳步推进

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为区块链发展奠定基础。2019年,我区加快推动5G网络布局建设,实现重点景区、交通枢纽、重点商圈、重点城市干道、重点高校医院等区域5G网络覆盖,全区已在14个城市开通5G网络,建成4338个5G基站。高水平全光网络基本建成,全区省级出口带宽达到2235万兆,比上年增加541万兆;共完成2900个千兆光纤小区建设;全区光缆线路长度达到168.6万公里,比上年增加32.8万公里,互联网用户达到4404万户,比去年增加273万户,增量位居全国第三,50户以上自然村光纤网络覆盖率达到94%。建成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国家顶级域名解析节点、3条国际通信海缆、12条国际陆地光缆和13个重要通信节点,完成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方案评审,初步形成了国际海缆、陆缆、北斗等海陆空全方位的通信设施,为打通连接东盟的信息通道夯实了基础。开通了信息港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

数字经济产业生态逐步壮大开辟区块链发展新空间。初步统计,2019年全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88.28%,增速居全国第一。华为、阿里、腾讯等数字经济龙头企业进驻广西,千亿级鲲鹏生态产业顺利启动。全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步入发展快车道,数字经济规模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以上,逐步形成以北海、南宁、桂林3个城市为区域中心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聚集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步入加快转型发展的良性轨道。2019年1-11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0.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3.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6.5%和27.4%,数字投资基础化建设重点项目199个,总投资1060亿元。

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提速有待利用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进一步赋能。政务服务“简易办”改革不断推进,“一窗受理”基本实现全覆盖,“一表申请”逐步推开,同城通办试点全面完成。政务数据治理改革取得新突破,“一云承载”初步实现,全区迁移上云率达到62.4%,“一网通达”逐步显现,非涉密业务专网迁移打通率为40.9%。数字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云长制”全面推行,初步形成全区“1+N+14”壮美广西·政务云体系架构。壮美广西·政务云建成启用,112个自治区级部门591个非涉密信息系统应用迁移上云。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成效显著,我区已汇集电子证照量2202万条,可共享目录8894条,数据共享交换量超过3.57亿条。政务一体化平台支撑查询核验110万次,营商环境7项重点指标办理环节压缩83%-97%,办理时间压缩24%-80%。

数字社会服务全面升级创新区块链应用重要场景。近年来,我区数字社会保障民生能力明显改善。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2019年底我区上线“爱广西APP”并与区政务一体化平台应用全面对接,通过广西政务一体化服务平台提供的能力,实现了自治区级和14个地市的“一事通办”。“数字人社”以“线上一网通、线下一门办”为核心,为全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的3074万参保人和13万家参保单位提供集约、高效的便民服务,日均业务办理量超17万笔。实现大数据绘就扶贫“一张图”,助力贫困县产业扶贫工作。建成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让部分偏远地区孩子走进名师名校课堂。推进“互联网+医疗”,提升数字健康惠民便民水平。

3.广西区块链发展初露端倪

政策导向逐渐明朗。2018年,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快数字广西建设的意见》中,将区块链作为前沿信息技术产业前瞻布局,提出“围绕区块链等前沿领域,突破一批自主可控的数字技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数据交易、能源等领域试点应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广西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年)》明确提出“加快引进和研发区块链技术。鼓励社会资本加大对区块链创业创新的支持,积极培育本地企业和自主技术团队。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推动区块链与数据交易、金融、物流、医疗、能源等行业的广泛深度融合,促进区块链专业服务加快发展”。

区块链应用初显成效。在金融领域,2019年10月广西获批开展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试点首月平台共办理22笔出口贸易融资业务,发放贷款627.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4423.88万元,在解决中小企业跨境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等方面效果显著。2019年12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梧州分行将“单一窗口”和跨境区块链服务平台结合,成功办理梧州辖区首笔跨境信用贷款。在民生服务领域,南宁市区块链+人社平台,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电子劳动合同在线签署、在线存储、在线查验服务,切实解决人力资源与社保相关的“取证难、示证难、认证难、存证难”等问题。南宁市政府与多家国内区块链领军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并在智慧政务、智慧财政、智慧医保等领域展开合作,共同推进南宁智慧城市建设。在农产品溯源领域,长寿乡巴马的优质农产品采用区块链技术体系,将百香果、菌菇、稻米等优质农产品上链。梧州、贺州两地的茶产业利用“互联网+茶叶+区块链溯源”的模式,建立质量追溯服务保障机制,助推梧州、贺州茶产业向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融安县建立了融安金桔标准化预分拣包装处理中心,打造集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区块链追溯、召回制度、电商精准扶贫追溯等功能于一体的防伪溯源质量保障体系,目前已有50多家企业及合作社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医疗领域,柳州与企业合作推进处方药全流程监管,并推出医院开处方,院外购药、送药一体化服务。

创新创业环境不断完善。2018年全区新登记企业达到12.5万户、个体户40.6万户;创新创业平台不断完善,南宁高新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获得国务院肯定,累计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53家。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从可信软件、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等角度设立重点实验室,积极探索区块链相关技术、创新应用发展。经不完全统计,广西有三十余家企业从事区块链领域相关工作,其中柳州蓝海数链获国家网信办首批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广西已形成零星布局的区块链产业园。由广西政府重点扶持的广西区块链科创园已进入招商阶段,并在投资补贴、企业发展奖励、经营贡献奖励、获奖奖励、人才奖励等方面提出了明确激励政策,我区区块链产业支撑环境初步形成。

(三)面临形势

1.全球加紧区块链发展战略布局

目前,全球区块链技术发展进入3.0阶段,计算性能大幅提升,产业应用正由数字货币向更多领域深入拓展,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与此同时,全球主要国家正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发展,在国家层面统筹规划,制定总体发展战略,推进产业融合应用。美国将区块链风险防范与产业发展并重,强化加密货币对金融风险的监管,同时积极支持区块链在实体产业的应用。2019年6月,美国发布《国防部数字现代化战略》,提出将探索区块链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2019年9月,德国颁布《德国区块链战略》,明确在稳定金融、激发创新、规范投资、行政服务、知识普及等五大领域采取优先行动。

2.我国加快区块链创新应用步伐

我国区块链应用已有初步探索,并延伸至商品溯源、知识产权保护、数字身份等多个领域。我国发布《“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国家重大战略文件,明确将区块链列为战略性前沿技术。2019年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为发展区块链技术及相关服务提供了法律依据。截至2020年2月,全国超过30省市地区发布政策指导文件,发布相关政策68项。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区块链相关政策文件,积极推进区块链产业布局,加快培育地方特色区块链融合应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明确区块链为新技术基础设施,并纳入新基建范畴。

3.广西迎来区块链创新发展机遇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区块链创新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当前,我区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以全面推进数字广西建设为统领,全面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建设普惠高效的民生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或规划,为发展区块链产业与应用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稳步推进,为区块链创新发展带来重大机遇。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积极打造五大平台,推动与东盟国家开展包括基础设施、信息共享、技术交流、经贸服务、人文交流在内的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交流。中国—东盟信息港既关系到国内、广西各方主体的共同建设,又涉及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推动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需要统筹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形成“南向、北联、东融、西合”的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优化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等要素资源空间布局。区块链技术能有效促进城市间在信息、资金、人才、征信等方面更大规模的互联互通,保障生产要素在区域内有序高效流动,对推动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意义重大。区块链产业与应用也将随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国家建设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区块链创新发展带来广阔发展前景。国家赋予广西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重大历史使命,就是要广西利用沿边沿海独特的区位优势,以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为突破口,主动融入“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全方位参与国际化自由贸易合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行先试创新经验。自贸区建设有助于打造更加便利、宽松和开放的政策环境与营商环境,有利于广西充分对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吸纳更多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和服务资源集聚广西,催生新模式、新业态,全面推动广西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为广西区块链创新发展带来广阔发展前景。

4.广西发展区块链面临的挑战

一是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不足。对于区块链产业与应用发展的政策支持、重点关键技术攻关、重大示范工程、系统解决方案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区政府各部门及地市政府对区块链缺乏系统深入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前期区块链泡沫化发展带来的危害。我区在促进区块链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方面刚性不足,缺少方向引领和组织实施。

二是信息产业基础偏弱。与全国相比,广西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体规模偏低,区块链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全区有三十余家区块链企业,平均规模不足30人,年均收入不足500万元。国家公开发布的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共计197项,我区仅有一项入围,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

三是区块链典型示范应用缺乏。我区虽然在金融、政务服务、农产品溯源、社保医疗等领域已经开展区块链相关应用,但用户规模、实现价值、影响范围仍然有限,区块链技术与领域痛点、堵点结合不够深入,缺少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区块链应用经验。

四是自主创新和人才支撑相对滞后。区块链核心技术门槛高,广西对于区块链核心理论、共识机制、智能合约、跨链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创新技术积累。技术产品研发与应用服务结合不够紧密。广西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等对区块链重大项目研发支持不足。区块链人才匮乏,智力资源紧缺,制约了区块链产业的创新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块链的重要指示,紧抓全球区块链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以区块链技术与经济社会融合应用为主线,以中国—东盟信息港和区域开放合作为牵引,带动区块链产业科学布局有序发展,加快区块链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协同攻关,着力推进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集成创新,打通创新链、应用链、价值链,加快培育我区块链产业生态,把我区打造成为区块链西部创新发展先导示范区,面向东盟的区块链产业发展新高地。

实施广西区块链产业与应用“1539”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区块链开放透明、不可篡改、对等互联、易于追溯等技术特征,深度挖掘身份认证、数据存证、追踪溯源、价值交易等通用场景,将特色应用场景设计作为广西发展区块链的牛鼻子,以区块链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应用为1条发展主线,以赋能实体经济、推进信息惠民、增强数字政府、提质智慧城市、支撑中国—东盟信息港为5大应用领域,以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加强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优化人才支撑与风险防范为3大重点方向,打造南宁、桂林双核心,构建区块链产业特色发展轴和特色应用发展区,优先突破供应链金融、特色农产品溯源、民族医药质量追溯、医养健康、社保服务、政务数据共享、能源交易、跨境金融、知识产权交易等9大领域应用,加快培育区块链产业与应用生态,将自治区打造为区块链西部创新发展先导示范区,面向东盟的区块链产业发展新高地。

广西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块链产业与应用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

图1 广西区块链产业与应用总体框架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布局,因地制宜

加强区块链市场培育、应用发展、基础研究、产业扶持和各项政策的紧密衔接与统筹协调,结合我区及各地市经济实力、技术能力、应用需求和产业特色,推动区块链应用和产业培育差异化布局,切实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需求导向,精准发力

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在促进数据共享、提升可信水平、增强协同效率的优势,提升区块链应用深度与精准度,着力解决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关键痛点。

3.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发挥政府在规划引领、统筹协调、政策扶持、应用示范等方面作用,以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4.防范风险,规范发展

坚持区块链应用产业创新与安全合规利用同步推进,加强区块链安全体系和规则规范研究和政策引导,落实个人和企业信息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等法规与制度,强化区块链产业和应用风险防控能力,确保区块链安全有序发展。

(三)空间布局

统筹考虑各地市经济实力、数字化基础、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发展环境和区域资源优势,科学规划“一主一副一轴多点”的区块链产业与应用发展空间布局,推动产业核心能力集聚,强化资源配置,构建和完善区块链产业生态。

广西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块链产业与应用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

图2 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块链产业与应用发展空间布局

1.打造一主一副产业核心

以南宁市为主核心,充分贯彻区块链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主线,在实体经济、信息惠民、数字政府、智慧城市、中国—东盟信息港等领域,打造优秀示范项目。发挥省会城市经济优势与资源汇聚能力,加大政策和资金引导,吸引国内外领先科研机构、企业、行业研究机构和投资机构落地,组建产业发展联盟和协会,形成集政策、投融资、产业、应用、人才、服务等于一体的产业综合配套体系,全方位推进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以桂林市为副核心,充分发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慧谷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汇聚能力,积极引进区块链技术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区块链研究中心、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企业研发中心,加强基础研究与技术孵化,产学研协同构建区块链产业发展环境,增强全区基础技术支撑能力,打造技术驱动型产业基础支撑核心。

2.围绕一主轴实现产业聚集

围绕南宁、桂林、柳州、北海构建区块链产业聚集发展主轴。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小镇、广投数字经济示范基地、桂林花江智慧谷电子信息创业产业园、惠科电子北海产业新城等重点产业载体,发挥全区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集聚优势,积极引入区块链领军企业,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结合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等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完善区块链基础设施,推动区块链与实体经济、政务数据共享、信息惠民、交通、能源等领域融合发展,丰富应用场景,以需求带动产业发展,建立自治区完善的区块链技术、产业、应用全面发展轴。

3.发挥各地特色实现多点突破

结合玉林、贵港、梧州等城市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冶金加工、能源交易等工业基础,推进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钦州、崇左、防城港等城市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探索搭建基于区块链的跨境金融、智慧港口等跨境服务示范区。发挥百色市作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作用,构建区块链+现代农业示范区。依托河池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以及贺州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建设,推广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健康、养老等医养健康服务产业智慧化转型。

(四)发展目标

到2022年,重点聚焦基础成熟、成果显著、特色突出的区块链场景,形成30个以上行业区块链应用解决方案,50个特色鲜明、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块链典型应用示范,建设5至10个区块链技术创新平台及公共服务平台,打造3个区块链产业基地,引进培育5家区块链领军企业和100家以上高成长性区块链企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培育引进中高级人才500名以上,区块链相关专利授权量超过200项,初步建成西部区块链产业与应用发展先导示范区。

到2025年,区块链创新应用成果显著,在实体经济、政府治理、民生服务、新型智慧城市和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区块链应用,形成100个特色鲜明、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块链典型应用示范。产业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区发展形成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区块链产业生态体系,引进和培育10家以上区块链领军企业,打造形成5至10个区块链产业基地。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形成15个以上区块链技术创新平台及公共服务平台,区块链核心技术研究取得一批重大成果,推出一批区块链标准。培育引进中高级人才1000名以上,建成面向东盟的区块链产业发展高地。

三、任务工程

(一)推动区块链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1.创新金融服务

推进金融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区块链与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建立完善多元化身份认证体系,丰富金融交易验证手段,保障移动互联环境下的金融交易安全。推动数字签名技术、共识机制等在金融交易报文管理的应用,增强交易过程的可追溯和不可抵赖性。探索建立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金融信息数据存储数据库,加强数据一致性,建设实际场景验证、迁移保障规范、新型运维体系等能力。

加快金融征信数据安全共享。建立区块链+数字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发挥政府、企业、互联网等信用数据价值,支撑金融机构面向企业、个人提供线上融资服务。推动建设广西区块链征信共享平台,建立安全可信的数据流通共享机制,加快推动小额贷款、创业投资、股权和债券等融资渠道数据上链,促进不同机构和企业间征信数据安全共享。

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深入实施“互联网+”普惠金融行动计划,支持区块链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鼓励广西金融机构发展“区块链+供应链金融”金融产品和服务,依靠供应链核心企业提供仓单质押贷款、担保票据融资和担保应收款等,利用区块链技术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真实背景信息及贸易信息,向需求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促进广西中小微企业稳健发展。

专栏1 供应链金融服务优先突破工程

区块链+数字金融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区块链技术建立广西数字金融公共服务平台,融合政府授权数据、企业运营数据、互联网数据等多维数据,基于“数据沙箱”技术实现数据授权、流转、计算和销毁过程全记录,实现金融服务线下模式向线上模式转变。重点推进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在自治区农畜牧业、证据交易等领域的应用,解决小微企业和农户的融资难题。

广西区块链征信共享平台。面向传统征信数据采集成本高、隐私难保证、征信机构信息不流通等问题,建立广西区块链征信共享平台,充分整合征信机构、科技公司、有关行业协会等各方优势资源,在小贷行业率先试点。积极推动区块链征信共享平台与数字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对接,实现资产穿透式跟踪与管理,提升金融行业运行监控和预警能力。

供应链金融资金融通平台。立足广西,面向全国及东盟,通过推进区块链与金融互动,结合产业场景,搭建“产业+区块链+金融”供应链金融平台,打造供应链金融资金融通生态,为企业客户提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超市,为金融机构提供场景+数据+风控+信用的一站式金融科技解决方案,为监管机构提供交易过程监管和风险预警监测,让金融科技赋能于产业、服务于产业,引导更多资金回归实体、服务实体,反哺实体经济。

2.助力智慧农业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为重点,鼓励企业使用食用农产品“一品一码”追溯管理体系,深入推进农产品身份信息核查监管平台建设,构建以可信数据为支撑的全程品牌质量保障体系。推动农产品从农田到货架的全生命周期信息上链,建立质量有保障、责任可追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透明服务提供高效手段。构建以可信数据为支撑的全程质量品牌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广西好嘢”品牌强农战略。

专栏2 特色农产品溯源优先突破工程

基于区块链的“广西好嘢”质量追溯体系。优先以上林大米、横县茉莉花茶、南宁香蕉、横县甜玉米、隆安火龙果、融安金桔等广西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为主,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品牌打造中引入区块链技术,真实记录商品产地、种苗、施肥、农药使用、加工过程、运输流通过程等信息,通过生产方、加工商、分销商、监管机构、零售商等链上主体对商品进行共识确认,保障记录数据真实可信,建立一物一码的农业商品身份认证体系。

推动农业生产管理精细化。鼓励区块链技术在“双高”糖料蔗基地、高标准农田、特色水果基地、“南菜北运”蔬菜基地等生产基地中的商业应用,助推农业数据可信采集融合互通、农业生产精准高效。利用区块链建立去中心化的物联网设备管控能力,推动农业物联网的规模化应用,提高农业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维护水平。支持向东盟国家输出农业区块链技术服务,以中国—东盟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为示范,打造中国—东盟区块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发展农村保险金融。基于气象监测、企业诚信等链上数据,通过智能合约推进农业灾害事件的自动化赔付,简化农业保险流程,缩短理赔周期。鼓励金融机构基于区块链上的资产数据,优化农业放贷的风险评估流程,开发丰富的农村金融产品,降低农村金融服务门槛,优化农村创业环境。

推广区块链+农产品流通交易。推进区块链技术在全区以及中国—东盟、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流通和交易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农产品商品信息数据上链,促进农产品资产数字化,优化东盟区域农产品流通效率,积极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市场。积极发展基于农业企业诚信的区块链服务体系,完善种植户、采购商的信用评级,利用智能合约建立种植户和采购商之间的公平交易,全面提升农产品交易便捷度和回款速度。

专栏3 区块链+智慧农业重点工程

区块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以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为载体,建设区块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推广区块链技术在气象信息、土壤质量、水质量等农业环境的信息可信采集应用,在种植、灌溉、畜禽水产饲养等农业生产过程的数据可溯记录。通过区块链实时、可靠记录农业设备的身份标识、工况、操作、维护等数据,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准确管控,为农业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在线管理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和历史追踪。

3.深化智能制造

推动区块链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以南宁、柳州、桂林、北海、贵港等智能制造城市建设为引领,围绕制糖、石化、有色金属、汽车、钢铁等传统优势制造业,推动区块链与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集成应用,推进智能制造生产信息、设备信息实时上链、互通共享,促进生产过程精准化、可追溯化、敏捷化。培育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协同设计制造、供应链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应用新模式。

推进区块链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度融合。发挥广西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优势,建设一批行业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利用区块链加密技术和不可篡改特性,推动平台内和平台间的数据安全流动,提升数据集成、平台管理、微服务框架等能力,形成覆盖设备管理、访问控制、平台运营的安全可信机制。鼓励龙头企业运用区块链技术加强工业大数据安全技术产品研发,加快数据安全监测、加密传输、数据脱敏等安全技术攻关,提升防篡改、防窃取、防泄漏能力。

深化区块链在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应用。围绕食品、石化、有色金属、纺织服装等重点行业,支持龙头企业利用区块链技术,探索“一链+一码”模式,建设广西智慧供应链服务平台,深化区块链在供应链可视化、产品追溯、物流运输等领域应用,提升工艺制造、质量管理、物流采购、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供应链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专栏4 区块链+智能制造重点工程

广西工业云平台优化升级。积极依托中国—东盟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广西)、柳州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等,推动区块链与5G、工业互联网等融合应用,推进广西工业云平台升级。运用区块链技术建设云链混合的协同制造网络平台,支撑网络协同设计、众包研发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应用,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广西智慧供应链服务平台。依托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通生产、经营、流通、消费、市场监管等供应链各环节,建立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四流合一”的广西智慧供应链服务平台,推动商品及供应链节点人员、设备的唯一标识码管理,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仓储、物流、营销、服务等环节信息流通共享,实现供应链全程数字化及可信数字存证,推动企业供应链管理升级。

区块链+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示范项目。以中国—东盟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广西)、柳州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为基础,结合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根据各产业工业体系标准及生产流程,通过对广西优势产业及先进产业资源的数字化链接、汇聚与赋能,建设中国—东盟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北海分中心,打造中国—东盟产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广西、面向东盟,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

4.提升文旅服务

创新智慧文旅监管。构建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的境内、跨境文旅大数据平台,推动建立包含政府、企业、游客多节点的共识机制,实现文旅行业监管链上的跨地域、跨部门、跨行业数据多方共享。搭建区块链旅游信用管理系统,完善游客和企业失信黑名单机制,强化失信违约处置力度,营造公平便捷、诚信透明的全域旅游生态。

完善智慧文旅服务。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与企业运营、游客需求等旅游环节融合,鼓励旅游企业利用区块链构建用户身份识别、用户敏感数据保护等机制,整合旅行社、酒店、民宿、景区管理部门、旅游监管部门等多方资源,打造广西旅游链,为游客提供真实可信的信息资源和个性精准的文化旅游服务。培育“区块链”+旅游金融、旅游保险、旅游评价和旅游认证等旅游产业新业态,打通智慧旅游“最后一公里”。

专栏5 区块链+文旅服务重点工程

区块链跨境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依托广西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探索建立包含中越两国旅游、海关、公安等政府部门跨境旅游联盟链,搭建面向双方游客的区块链跨境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优化跨境自驾游通关手续等服务,建立旅游应急响应及指挥体系,提高突发旅游事件的实时沟通及快速响应处理能力。

区块链旅游信用管理系统。以“一键游桂林”等优质旅游项目为试点,建立基于区块链的旅游信用管理系统,依托居民身份证和企业社会信用统一代码,构建可信信用评分体系,形成全区统一的游客和企业信用积分管理制度,将游客和企业行为换算成积分并上链存储。对信用良好用户优先提供公共服务便利,例如优惠折扣、优先办理、先享后付等服务。

区块链+全域旅游标杆示范区项目。以北海等市为“区块链+全域旅游标杆示范区”试点城市,整合全域旅游行业资源,采集旅游基础数据,打造一站式旅游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一脸通游、一键畅游”,为政府、景区、游客等提供基于全流程服务和管理的智慧旅游应用体系,推动旅游服务、旅游体验、旅游管理、旅游营销、资源利用、产业促进等方面的协同式发展。

(二)发挥区块链在信息惠民领域作用

1.探索区块链在医疗医保等领域应用

发展基于区块链的智慧医疗服务。推进各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与医院信息平台对接,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患者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临床医疗等关键信息上链,实现跨机构的医疗病例存证、医疗检测数据共享,并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探索建立包含政府、医院、医生、患者、药厂等多方共识机制,实现就医、影像、检验、诊断、用药、医养结合等环节全程留痕,完善市场监管,缓解医患矛盾。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公共卫生、疫情防控方面的应用,提升疫情防控、物资调配等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支持区块链在健康养老等领域实现便民服务。搭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养老服务数据共享和联动平台,促进养老服务信息与人口健康档案、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数据资源多方互通。探索建立连通政府监管部门、服务企业/机构、全区老年人群体的智慧养老联盟机制,打造涵盖养老服务供给、服务保障、政策支撑、需求评估、行业监管“五位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利用区块链技术丰富养老服务产品,培育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新业态。

专栏6 医养健康优先突破工程

医养健康信息共享工程。依托南宁市、贺州市、百色市等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打造覆盖自治区、市、县、乡四级政府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医养服务机构/企业、金融机构的区块链医养健康信息共享平台,推动养老服务、医疗保障、健康管理等信息上链共享,为全区医养健康服务提供数据支持。依托共识机制,探索建立包含周边省市医养健康服务联盟链,实现跨区域电子健康档案共享、电子票据、医保数据交换等便利服务。

区块链处方流转工程。推进区块链“院外处方流转”服务落地,建立包含政府、医院、药厂、药店、保险企业等联盟链,搭建区块链处方流转共享平台,实现诊疗环节、购药决策、支付配送等信息全部上链,推进处方药全流程监管,方便患者院内开处方、院外购药以及在线购买药品服务。

区块链+医疗大数据。支持区内医疗资源丰富、具有国际化医疗需求的地市,申请国家医疗医药先行先试政策,针对全球创新治疗方案及创新药物,研发区块链+医疗大数据模型,探索由政府监管部门审批后进行定向进口新模式,用于区内医疗机构的临床急需,打造以跨境医疗医药为入口,旅游康养等多业态协同发展的互联网医疗示范区。

区块链疫情预警工程。构建以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社区为主体的防疫链体系,利用智能合约技术,实现疫情出现自动预警。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推动跨区域、跨机构的医疗数据自动化共享,提升预警系统实时处理能力。建设重要医疗物资配备与运输保障体系,通过共识机制,明确医疗物资配备与运输情况,结合完整可溯源体系,确保医疗物资各环节信息公开,实现医疗物资精准化调配。

2.推进就业人社服务

加快推动区块链与就业服务融合发展,打造透明高效的就业服务市场。推进区块链技术在电子劳动合同、人社信用授权和社保卡挂失服务等人社业务场景的深度应用,加强公证服务、公共服务申报受理信息溯源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推进区块链技术在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中应用,支持建立区块链简历验证平台与企业资质验证平台,推动求职者教育学历信息、技能证书、工作经验及企业资质等信息上链,助力人才供需高效对接,助力实现精准就业。

专栏7 人社服务优先突破工程

“区块链+人社”应用工程。自治区“区块链+人社”应用平台以南宁等市为试点,强化可信数据交换、可信存证、防伪溯源、智能监管等能力,探索在公证服务、公共服务申报受理、职业年金投资监管等方面的应用,有效加强政府监管、维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到2025年实现“区块链+人社”应用平台全区覆盖。

3.提升精准扶贫管理水平

探索区块链技术与扶贫救助领域结合。鼓励区块链技术在公益捐赠、善款追踪、透明管理等方面运用,构建完善诚信帮扶体系,助力社会公益健康发展。强化精准扶贫,推动扶贫对象基本信息、扶贫项目资金情况、扶贫措施与落实等信息上链记录,探索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扶贫产品溯源体系,助力社会公益健康发展。鼓励区块链技术与农村特色产品、农村特色旅游相结合。大力发展区块链技术在公益捐赠、善款追踪、透明管理等方面运用。

专栏8 区块链+慈善救助重点工程

区块链智慧公益应用示范项目。鼓励广西慈善总会等相关组织和企业建立区块链智慧公益平台,利用智能合约技术将公益慈善事业中的捐赠项目、募集明细、资金流向、受助人及受助情况等信息全部上链,实现运作透明可监督、物资状态与去向可追溯、款项支出明细可查看等区块链技术解决方案。

4.探索教育服务试点

加强区块链技术与教育环境、教学模式、教育评价等环节结合。鼓励高校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教学评价体系,确保学生学籍等教学信息准确可信,师资力量、学校环境、教学水平等信息公开透明,保障教育体系健康发展。结合区块链技术,积极探索教学过程信息记录、转移、交换与认证体系,形成数字教育资源版权保护和共享交易机制,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普惠共享。鼓励开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慧学习平台应用试点。

(三)运用区块链推进数字政府高效协同

1.优化政务服务

加强区块链在政务数据共享的集成应用。深入实施广西政务数据“聚通用”攻坚行动,积极采纳国家区块链标准,推进区块链技术在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自治区公共数据开放平台、自治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部署应用,推动政务数据共享交换、使用过程等信息上链,建立政务数据加密传输、授权使用、全程可溯和动态更新的安全共享机制,推进部门间数据精准调用和按需共享,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调度能力。

专栏9 政务服务优先突破工程

广西区块链电子票据平台。依托“爱广西APP”移动平台,以电子证照授权应用为突破口,优先推进电子票据在商业保险、医保、教育、交通出行等领域的智能化应用,逐步实现电子票据“在线申请、一键报销”,商业保险“在线提交、实时赔付”,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办事企业和群众满意度。

2.强化职权监管

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数据铁笼”工程的推广应用。深入推进“数据铁笼”工程,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广西公共资源管理云平台建设中的应用,实现政府权力运行、政务投诉举报等全过程实时监督、全程留痕、不可篡改,将执法权力关进“数据铁笼”,减少和消除权力寻租空间,完善行政职权数据防控体系,推动建设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

专栏10 区块链+职权监管强化重点工程

广西棚改征迁资金管理区块链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展拆迁、安置、建设资金的穿透式管理,推动项目进度和资金去向数据上链,加强棚改征迁项目全生命周期动态监管,实现棚改征迁原始档案和资金穿透式拨付的全流程链上管理,破解征迁安置资金截留、征地拆迁款项不透明、挪用等违规违纪等问题,确保棚改征迁资金管理工作规范高效、阳光透明。

3.提升治理水平

运用区块链技术推动“互联网+监管”模式创新应用。利用区块链技术加快推动工商、住房城乡建设、食品药品监管、质监、安全监管、信贷金融、物价、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科技项目、信用等市场监管相关领域数据的汇聚共享,构建市场监管大数据平台,为“双随机、一公开”、移动监管、信用监管等提供支撑,提升跨行业跨区域风险监测水平,增强政府跨部门联合行政能力。

专栏11 民族医药质量追溯优先突破工程

食药安全监管区块链应用示范项目。以中医药、壮瑶等民族医药为特色,选择基础较好地区或企业开展区块链防伪溯源试点示范,构建包含农业、工信、商务、市场监管、药品监管、教育、卫健、应急、公安等部门联盟链,搭建食药品安全监管区块链平台,推动从食药的种养、生产加工、流通、仓储物流全流程追溯。搭建政府监管端、企业管理端、公众查询端(PC端、APP、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及众多智能管理功能模块,实现靶向监管、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的食药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

推进区块链技术在广西司法和法治建设工作的运用。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与广西司法行政工作的融合,加大在刑罚执行监督、行政执法监督、公共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等领域的场景应用,加快智慧监狱、智慧戒毒的创新应用,助力广西全面依法治理,提升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罚执行和公共法律服务效率。

推动区块链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依托区块链技术探索建立健全生态数据管理机制,加快省级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改革,明确管理责权,推进监测和管理过程分离。探索区块链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建设中的应用,围绕地表水、地下水、海洋、饮用水源地、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农村环境质量等重点领域,开展环境质量监测过程监控,提供不可篡改的数字化证据,提升跨区域环境治理能力。

探索区块链在国防战备领域的应用。探索构建上级主管部门、装备管理部门、装备使用单位和设计研制单位等相关方的战备管理联盟链,推动立项论证、研制生产、交付服役、退役报废等重要环节信息上链,加强装备信息的安全存储、可信共享与全程监管能力,提升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水平。研究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战备应急物资物流信任体系,推动区块链电子化单证在储备、生产、运输、装卸、投送等环节的部署应用,实现战备应急物资全程可溯,提高应急物资流转效率,提升国防物流系统整体柔性和可信可控水平。

探索区块链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应用。依托区块链技术,加强应急管理部门在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在线监测预警、救援物资调配等环节的应急处置能力,减少各类灾害造成的相关损失。

专栏12 区块链+治理能力提升重点工程

建设广西司法区块链节点。推动广西互联网法院建设,依托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区块链统一平台,联合公证机构、数字证书认证中心、司法鉴定机构以及广西人民法院组建联盟链,支持电子合同、维权过程、服务流程明细等电子证据的上链存证固证和链上取证核验,优先在知识产权保护、互联网金融借贷、电子商务维权等领域实现民商事诉讼案件在线审判,推进智慧法院建设。

(四)推动区块链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

1.强化与信息基础设施结合

建立基于区块链的万物互联账本,推动物联网设备安全认证和智能管理。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物联感知和智能管理中的应用。以统一标准架构构建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物联网生态系统,建设分布式、可靠、安全、共享的物联网标识体系和智能化管控体系,为智慧城市各领域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可信物联网应用构建能力,推进不同行业物联网数据的共享,实现感知数据的高效应用。

深化区块链在数据中心能耗管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围绕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中心建设,推进鼓励电信运营商、大数据企业等在新型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和扩容中推进区块链技术应用,提高数据中心能耗的管理水平。鼓励数据中心将区块链用于设备登录认证、通信数据加密、操作指令加密等方面,全方位地提升数据中心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布局,打造公共基础设施网络。支持各地市加快建设城市公共节点,部署区块链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配套建设区块链密码与安全防护设施,鼓励电信运营商、IDC企业和云计算服务商开放计算和存储资源,为应用开发者提供便利的区块链应用开发、部署和运行环境。

专栏13 区块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区块链物联网平台。鼓励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贵港市、北海市、钦州市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先行先试,将区块链相关技术引入物联网平台,建设开放的物联网接入体系。通过对各类传感器、摄像头、智慧路灯、智能充电桩、智能垃圾桶、智能停车场、智能管网等终端进行接入验证,实现物理层面的可信接入,降低设备被劫持的风险。基于智能合约,促进物联网设备自动化的软件更新、数据传输,降低物联网设施的运营管理和维护成本。通过对上链数据的统一清洗,保障数据质量,推进不同行业的物联网数据行业共享交换。

2.探索发展能源电力交易

构建智能化充电基础设施,助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结合自治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攻坚行动,探索区块链+智慧充电服务新模式。通过数据上链,打破充电基础设施数据孤岛,为公共事业和运营商提供充电网络和充电设施的安全监测、智能化维护、系统充足性分析等服务,实现充电设施最大化利用。鼓励新能源共享汽车生产企业、服务商与平台对接,建立电动车和充电网络的能源、信息双向互动,打造车网协同充电新模式。

推进能源区块链发展,构建“互联网+”智慧能源。鼓励电网公司在广西开展区块链能源示范项目,结合能源互联网建设,开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平台试点示范,保证绿证交易的可信可控。结合广西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建设,以来宾等大工业区域电网为试点,探索基于区块链实现区域内分布式能源的自动化交易,推动绿色能源友好并网,与集中式能源协同发展。

专栏14 能源交易优先突破工程

区块链+充电服务试点。结合各市充电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和方案,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充电服务平台,提高充电基础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和易拓展性,推动充电运营商、电力提供商、场地提供商、物业公司、个人充电桩桩主、车主等各方主体的价值流转。并探索创新集成安全、精确、便捷的身份认证、充电计费和交易支付等服务模式。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平台试点。支持电网公司在广西开展基于区块链的绿证交易平台试点,存储和共享能源交易记录,实现分布式资源用户、绿证购买商等不同主体身份的安全认证。通过绿证与人民币挂钩,实现点对点的绿证交易,提高绿证流动水平。基于分布式账本,实现交易信息和监管过程公开透明。

3.深化在智慧交通中的应用

完善数字化采集体系,构建新型交通信用体系。鼓励区块链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重要节点、运载工具和作业设备等交通运输感知网络建设中的全面应用,建立安全、准确、及时、可追溯的交通大数据采集体系。研究建立面向交通运输产业的区块链网络,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监管部门、企业和车主等行业主体数据上链,构建连接交通运输产业全要素的交通运输链。通过交通运输链打破交通行业信息孤岛,促进交通运输数据流通的公开透明,保障数据资产权益。基于上链数据,促进各行业信用数据归集共享公开,提高行业安全生产数据及司机驾驶行为的准确记录,探索基于可信数据的企业和司机信用评价体系,助力自治区“交通信用省”建设。

创新智慧交通应用,提升治理和服务水平。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智慧交通中的深度应用,打造现代化交通治理和服务应用。推进区块链在车联网中的应用,通过区块链记录和共享行车数据,实现交通状况的分析和预判,通过路线指导推送提升交通疏导智能化水平。鼓励利用区块链、IOT和5G融合技术对停车场实施智能化改造,提高居民提车服务体验。

专栏15 区块链+智慧交通建设重点工程

区块链+智能停车试点。建立基于区块链+5G+IoT技术的智能停车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实现停车位状态感知和停车位控制,通过5G实现信息高效接入和推送,利用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加密算法和信用传递,实现不同的智能停车场之间的互联互通和独立管理。建立企业和用户信用服务体系,实现基于信用管理的停车服务,通过手机APP或小程序为用户提供无交费停车、预约停车、共享停车、信用停车管理、车位资产数字化等服务。

(五)推进区块链赋能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

1.推动跨境金融服务

积极发展跨境支付结算和贸易融资服务。面向中国—东盟信息港,探索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模式,推动跨境支付降本增效,促进贸易快速流通。推动广西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建设,引导银行机构通过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创新外汇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支持跨境金融服务机构发展,推动区块链在融资租赁、跨境征信服务、信用评级、资产评估中的应用,发展多元化跨境金融配套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数字资产流通交易和保险服务。推动区块链在数字资产登记和流通交易方面的应用,支持金融机构面向东盟开展基于区块链的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打造面向东盟的数字资产区块链交易平台。推动区块链在跨境保险领域的应用,基于大数据+区块链的底层技术创新拓展保险品类和服务,完善跨境车辆保险、跨境劳务保险、跨境旅游人身保险等保险保障体系,提高保险经营管理效率,增强保险行业防控风险和反欺诈的能力。

专栏16 跨境金融应用优先突破工程

区块链+跨境金融示范区。加强与东盟的金融开放合作,推动面向东盟的跨境金融创新,依托中国—东盟金融城打造区块链+跨境金融示范区。在跨境支付结算、供应链金融、跨境保险等领域开展一批区块链+跨境金融应用试点,构建完善的跨境金融产业生态和风险监控体系,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块链+跨境金融应用与监管示范基地。

中国—东盟区块链跨境结算平台。支持国内银行联合国际银行以联盟链的形式合作建设中国—东盟区块链跨境结算平台,围绕东盟国家跨境贸易和投资量身设计结算和融资产品,提升跨境金融支付结算效率,打造中国—东盟跨境支付结算体系。

区块链+跨境商业保险综合平台。针对中国与东盟国家人口基数大、医疗资源丰富等特点,探索打造基于区块链+跨境商业保险的综合服务平台,根据客户数据、产业数据、机构数据,搭建需求预测、疾病预测及用药预测模型,保障参保人群特药用药及医疗服务等多种需求,争取五年内将北海总部基地建设成为覆盖华南、辐射东盟、规模超千亿元的区块链+跨境医疗商保创新示范区。

2.发展区域产权交易服务

面向自治区以及东盟区域的产权交易市场,加快建设基于区块链的产权交易平台,推动区域市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对接。推进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建设,推动区块链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应用,建立面向东盟国家的专利、商标信息系统。推动区块链在广播电视、网络视听、文学、动漫和游戏等版权保护、版权交易方面的应用,发展区块链版权(交易)服务,促进网络文化产品向东盟市场输出。吸引国内外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合作构建中国—东盟检验检测联盟链,促进与东盟国家检验检测技术交流与结果互认。

专栏17 区域产权交易服务优先突破工程

中国—东盟视听节目版权服务平台。建设中国—东盟视听节目版权服务中心,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中国—东盟视听节目版权服务平台,在内容制作机构、版权监测机构、司法鉴定、广电监管部门部署区块链节点,与版权局互联网法院区块链进行跨链交互,实现版权确权、版权登记、版权交易等过程中文化产品作者、所有权、发布时间以及内容本身完整性确认,促进文化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助力网络文化产品向东盟市场输出。

基于区块链的中国—东盟检测认证服务平台。与国内外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加强合作,建设中国—东盟检验检测认证联盟链平台,推动产品标准、检验检测、品牌认证等数据多方共识和国际互认,实现“一个标准、一次检测、全球认可”,助力中国—东盟检验检测认证基地建设,打造中国—东盟区域性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服务中心。

基于区块链的产权交易平台。支持产权交易企业建设基于区块链的产权交易平台,实现交易上链、资产上链、竞价上链、加密上链,解决交易便捷、交易征信、交易金融风控等难点问题,打造便捷、诚信、低成本的投资交易环境,助力广西数字经济与区域产权交易市场发展。

3.助力跨境数据流通

推动中国—东盟信息共享与数据流通。探索建设基于区块链的中国—东盟信息港信息共享开放平台,促进各类信息平台、应用系统的数据资源上链共享,形成面向东盟的信息共享交换合作网络。完善中国—东盟“商贸通”数字平台,以联盟链形式实现银行、海关、检验检疫、税务等部门间可信数据共享,推动信息共享互认,服务中国—东盟跨境贸易。借助区块链技术推动与东盟各国在海上应急救援、气象水文灾害、疫情联防联控、跨国犯罪治理、公路交通监测及应急管理等重点领域的信息共享,畅通区域应急联动信息交流渠道,提升区域应急联动和决策指挥能力。

探索区块链+跨境数据交易。发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推动跨境数据交易发展,建设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交易系统,利用区块链的可追溯与不可篡改等特性,确保数据交易的安全、高效、可信。

专栏18 区块链+跨境数据流通重点工程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交易系统。依托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和现有交易场所,支持中国—东盟大数据交易中心探索建设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交易系统,利用分布式的联盟链架构,实现区域数据交易相关的基础信息上链,利用区块链的可追溯和不可篡改等特性,对每笔交易和数据进行确权和记录,确保数据交易安全、高效、可信。

4.助推跨境电商与物流

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推动区块链在能源、矿产、农林产品、天然香料等大宗商品交易中的应用,打造基于可信数据的跨境贸易保障体系,提高大宗商品交易和监管效率。借助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建设跨境电商供应链物流金融平台,促进跨境贸易融资供需对接,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建设商务、海关、税务、外汇管理部门联盟链,促进部门间“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全面提升电子商务通关、检验检疫、退缴税、结付汇等业务申报、处理、监管效率。推动区块链在边民互市贸易领域的应用,提高商品申报、通关、交易和溯源监管效率。

大力发展跨境物流。加快区块链终端设备的普及应用,实现物流信息采集标准化、处理电子化、交互自动化,提升国际供应链智慧化水平。建设完善多式联运物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广西与西南中南地区、广西与东盟、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物流对接撮合,促进物流信息共享,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建设完善中国—东盟港口物流信息中心,打造基于区块链的中国—东盟区域性港口物流信息平台,促进中国—东盟物流信息资源互联互通。依托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基于区块链的智慧港口,连接海关、港口、承运人、货主、货代等相关各方信息,促进提货信息实时、安全传输,提高港口物流效率。

5.强化区域交流合作

积极参与区块链国际交流合作,把握“一带一路”、中国欧盟合作、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战略机遇,开展区块链技术、资金、人才、项目等合作。鼓励产学研合作共建区块链实验室或研发中心,支持产业园区创建国际性产业化合作基地。鼓励区内区块链重点企业、科研院所走出去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开展区块链技术联合创新、人才培养、企业孵化、示范应用,共同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谋划举办区块链产业发展主题活动,扩大广西区块链产业发展影响力。

专栏19 区块链区域交流合作重点工程

中国—东盟区块链创新中心。与国内外区块链领军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建设中国—东盟区块链创新中心,搭建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组建区块链产业联盟,通过“平台+生态”推动区块链在广西的应用创新和产业孵化,培育壮大区块链产业集群,发展具有广西特色的区块链产业生态和数字经济体系。

区块链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创新办展办会办赛机制,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活动等平台举办区块链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创新创业大赛等主题活动,通过会展引资、论坛引智,深化与国内外区块链领域专家和大企业合作交流,提升广西区块链产业发展影响力。

中国—东盟区块链研究院。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经济产业联盟与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研究院组建中国—东盟(北海)区块链研究院,推动区块链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推进区块链和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价值传递、促进数据共享、提升协同效率、重塑可信体系,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助力广西高质量发展。

(六)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

1.打造区块链平台生态

支持企业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块链底层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建设面向多行业多应用场景的联盟链平台和私有链平台,为各种区块链应用开发提供基础支撑。推动建设区块链技术与安全测试中心,搭建区块链应用测试平台,为各类区块链应用项目提供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检测和评估服务。建设完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推动面向区块链企业的专业公共服务机构发展,依托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投融资、信息咨询、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市场营销等公共服务。

2.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发展壮大本地企业生态。加强对国家区块链备案企业的跟踪服务,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积极举办各类区块链创新创业赛事,发掘一批具有核心技术或应用解决方案的创新创业团队,促进项目落地。聚焦区块链产业细分领域,培育一批高成长性企业。为区块链企业提供政企对话的平台和机制,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建立自治区区块链产业发展联盟,鼓励企业加强合作,构建多方协作、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编制广西区块链产业重点招商项目库,靶向选取招商对象,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大交流合作平台,面向国际高科技发展高地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内高科技重点区域,制定个性化、专业化的招商服务方案,着力抓好“央企入桂”“民企入桂”“湾企入桂”,引进一批区块链产业项目、龙头企业和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的高成长性企业。

3.完善双创孵化体系

加快推进区块链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推广“孵化+创投”、“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模式,建设一批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搭建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初创企业和创新团队提供技术、投融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创业辅导等一站式服务。定期组织开展区块链创业创新大赛,遴选和培育一批优质区块链产业项目。加强区块链发展风险防范,引导区块链研开发人员和企业加强自律,规范发展。

4.推动区块链产业集聚

推进区块链产业园规划建设,引导数字经济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互联网+产业园等区内重点产业园区务实发展区块链产业,推动区块链企业集聚发展。支持南宁、桂林、柳州、北海、贵港等地打造区块链产业集聚区,推动区块链核心产业集聚发展。优化园区营商环境,支持园区围绕区块链发展特点,建设完善软硬件基础设施,形成集政策、孵化、投融资、应用、产业、人力资源、监管于一体的综合配套体系。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区块链企业落户园区。

专栏20 区块链产业集聚发展重点工程

区块链产业集聚区。依托广西区块链创新发展中心、中国—东盟信息港小镇、广投数字经济产业基地、桂林花江智慧谷电子信息创业产业园、中国电子北部湾信息港等重点产业载体,加快推进区块链产业集聚发展,建设一批区块链产业示范基地,支持重点产业园区加大建设力度,健全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出台促进区块链产业发展的专项支持政策,促进资金、技术、人才资源集聚,吸引区块链核心产业集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打造广西区块链产业集聚区。到2022年,广西区块链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在南宁、桂林等地打造形成3个区块链产业基地。到2025年,广西区块链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打造形成5至10个区块链产业基地。

(七)加强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

1.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

加强区块链核心技术攻关,重点突破共识机制、密码技术、对等网络技术、智能合约等区块链关键技术。推动区块链互操作性技术发展,降低应用层与区块链的适配门槛,研制连通不同区块链间的跨链技术。加强区块链系统隐私保护技术研究,推动零知识证明、同态加密、多方安全计算等隐私保护加密算法落地。强化区块链信息安全保障,防范区块和交易数据的泄漏、伪造和篡改风险。加强区块链系统自主可控能力建设,推动国密SM算法在区块链系统中应用与集成,鼓励区块链系统兼容国产操作系统。

2.建立技术研发创新平台

围绕区块链产业与应用重点领域发展需求,打造一批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专业技术创新平台、产业技术创新综合服务平台,提高技术研发能力。与国际国内区块链领军企业、重点行业研究机构加强合作,推动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引导和支持企业、高校等建立自治区级区块链重点实验室,支持申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入合作,建立“产学研用”一体的技术创新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推进区块链技术研发应用,打造开放合作、协同发展的产业和应用生态体系。

3.加强标准制定和专利布局

探索制定区块链相关标准。积极跟进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部门(ITU-T)、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等国内标准化组织中区块链相关标准的研究进度,结合本地优势与特色,加快制定涵盖技术、平台、功能、性能、管理、安全、测试、认证等全流程的区块链标准体系。探索建立区块链互操作标准,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引导和规范,重点增强区块链技术的安全可控和测试评估标准体系及相关配套支撑体系建设。

积极开展区块链专利布局。跟踪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围绕区块链关键核心技术、平台、应用场景等方面加强区块专利布局,积极抢占行业话语权。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积极申报区块链相关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打造块链知识产权产业生态,并对所获专利按照相关政策予以奖励。研究建立区块链技术专利协同运用机制,支持建设专利协同运营平台和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4.推进区块链技术赋能创新

推进包括网络协议、安全隐私、智能合约等在内的区块链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开展产品开发和集成测试。丰富针对不同业务场景下的区块链技术服务解决方案,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与不同业务场景深度融合的可行性,在应用系统中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能力。引进开源技术社区,推动满足交易性能、容量规模、隐私保护、跨链互通和监管合规要求的商业化区块链技术和产品研究。

附录

《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块链产业与应用发展规划(2020-2025年)》项目库表

后台回复”项目表“获取附录

附录

名词解释

区块链: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

公有链:任何节点都是向任何人开放的,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这个区块链中进行记账,而且任何人都可以下载获得完整区块链数据(全部账本)。

私有链:也称专有链,是一条非公开的“链”,通常情况,需要授权才能加入节点。私有链中各个节点的写入权限皆被严格控制,读取权限则可视需求有选择性地对外开放。

联盟链:只针对特定某个群体的成员和有限的第三方,内部指定多个预选的节点为记账人,每个块的生成由所有的预选节点共同决定,其他接入节点可以参与交易,但不过问记账过程,其他第三方可以通过该区块链开放的API进行限定查询。

共识机制:区块链节点就区块信息达成全网一致共识的机制。

智能合约:是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承诺控制着数字资产并包含了合约参与者约定的权利与义务,由计算机系统自动执行。

零知识证明:证明者能够在不向验证者提供任何有用的信息的情况下,使验证者相信某个论断是正确的。

对等网络:一种计算机网络形式,在对等网络中,彼此连接的多台计算机之间都处于对等的地位,既能充当网络服务的请求者,又能对其它计算机的请求做出响应,提供资源、服务和内容。

非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是一种密钥的保密方法,该方法需要有两个密钥来进行加密和解密,即公开密钥(简称公钥)和私有密钥(简称私钥)。用公钥加密,只有对应的私钥才能解密;用私钥加密,只有对应的公钥才能解密。

同态加密:同态加密提供了一种不需要访问数据本身就可以加工数据的方法,该方法支持无需解密,就能对密文进行任意计算,既可以保证数据安全同时又没有丧失计算性,在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方面极具应用潜力。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来源链接
免责声明: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上一篇:比特币为什么不会成为数字黄金? 下一篇:比特币行情依旧在震荡区间之内,后续操作顺势而为

相关资讯